龟兹文化、多浪文化
龟兹文化、多浪文化是我国古代汉唐文化、西域文化与国外古印度文化、伊斯兰文化融会贯通并结合龟兹人文特点而孕育的有着鲜明民族特征、地域特色的一种文化综合体。其文化特征主要是兼容并蓄的古佛教文化、佛教石窟壁画、石窟题记、乐舞、戏曲、文物、诗词等,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龟兹文化在西域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流和传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龟兹人苏祗婆、白明达两位著名的音乐大师,把龟兹乐传入中原,作为隋唐九部乐之一,深受中原帝王和广大民众的喜爱。隋唐宫制的10部乐曲中就有《龟兹》乐部。后龟兹乐器、乐曲和舞蹈传到朝鲜、日本、越南、印度、缅甸等国。高丽乐器有14种,其中弹筝、笙、筚篥等就是由中国传去的,筚篥源于龟兹,在朝鲜至今仍然还在流行,已达千余年。日本乐曲大曲和中曲中的《春莺啭》、《感皇恩》、《苏莫遮》这些乐曲,都源自龟兹乐曲。特别是有名的龟兹舞蹈,宋朝大诗人沈辽写诗赞道“龟兹舞,龟兹舞,始自汉时入乐府……衣冠尺得画图看,乐器多因西域取。”这首诗凝练传神地尽现了新疆阿克苏地区的龟兹文化。
龟兹文化和多浪文化涉及的乐器种类很多,有竖箜篌、琵琶、五弦、横笛、笙、筚篥、腰鼓、羯鼓、都昙鼓、铜拔、弹筝等十九种之多。龟兹乐对中国音乐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徜徉在新疆阿克苏无异于一次现代丝路漫游。不论走到哪里都能品尝到各类风味小吃和纯正诱人的土特名优产品,还能尽情领略到独具魅力的龟兹、多浪文化歌舞。史书记载在古龟兹诞生的中国音乐大师苏祗婆、白明达和经文翻译家鸠摩罗什是中国历史划时代的人物。鸠摩罗什和苏祗婆、白明达已成为新疆阿克苏引以自豪的三位文化巨匠、千古生辉。
虽历经劫掠,新疆阿克苏地区仍存有500余佛教石窟,尚存壁画1万多平方米。其中音乐舞蹈形象十分可观,舞蹈姿态数十种。音乐舞蹈故事也很多,飞天、伎乐天、天宫伎乐形象突出。丰富的石窟乐舞形象是龟兹乐舞繁盛的真实反映,也是寻视古代龟兹乐舞艺术的宝贵窗口。龟兹石窟乐舞形象对内地石窟乐舞造型亦有深刻的影响。古老的、质朴的、粗犷的、奔放的、原生态的民间歌舞使阿克苏地区享有“歌舞之乡”的美誉,而龟兹文化、多浪文化在新疆乃至全国已成为新疆阿克苏地区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知名品牌。
同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也孕育出新疆阿克苏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和一批以龟兹乐舞、多浪木卡姆、库车塞乃姆、盘子舞为代表的艺术精品。主要有阿克苏地区塔里木歌舞团创作表演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多浪之花》,相继代表新疆参加了中国第六届文化艺术节和全国第二届少数民族文艺汇演,荣获“全国优秀剧目奖”、“创作金奖”、“演出金奖”;龟兹歌舞团代表中国民间艺术团赴欧洲参加国际民间艺术节,进行了近百场艺术演出,荣获“文化的使者”赞誉。地区歌舞团、地区塔里木歌舞团、地区文化艺术学校联袂表演的大型乐舞《龟兹一千零一》,沿用龟兹地区流传久远的乐舞这一艺术表现形式,以龟兹地区石窟壁画中的故事与情节为主线,以多种文化在龟兹的碰撞融合为基础,在独特的龟兹“菱形格”中以“苏幕遮”“胡腾舞”“胡旋舞”等为表现内容,艺术地再现了龟兹文化的独特魅力。今年10月,《龟兹一千零一》大型乐舞将赴上海参加第八届上海国际艺术节演出,进一步提升新疆阿克苏龟兹故地的知名度。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