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口遗址

中国北方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早期的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沙圪堵镇东南,地处内蒙古、山西、陕西交界处附近的黄河北岸。面积约 3万平方米。1973年内蒙古历史研究所发掘,下层遗存被称为大口一期,年代相当于龙山文化时期;上层为大口二期,已进入早期青铜时代。该遗址对研究内蒙古西南部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早期文化的序列、内涵及其与中原地区文化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线索。

一期遗存的陶器多为泥质灰陶,其次为泥质褐陶和夹砂灰陶,手制,有、带鬲、罐、瓮、镂孔豆等,纹饰主要为篮纹、绳纹,也有少量的附加堆纹、方格纹。石器数量少,与二期遗存的同类器物无明显区别。

二期遗存有房址、窖穴和儿童瓮棺葬。房址2座,为圆角方形的地面建筑,房基系先挖浅坑再用土填平打实,面积分别为9和25平方米,居住面涂白灰,正中有一圆形灶坑,室内柱洞底部垫有碎陶片以使立柱牢固并防朽。 7 座瓮棺葬都埋在房子附近。遗物中的石器以磨制的为主,有用于农业的铲、长方形穿孔刀,还有斧、锛等。打制石器较少,主要是盘状器。陶器以泥质灰陶为最多,夹砂灰陶次之,手制,有些器物经慢轮修整,器形有小袋足瓮、、鬲、大口尊、罐、瓮、盆等,其中小袋足瓮富有特色。纹饰也以篮纹、绳纹为主,但绳纹较粗,与一期的有别。还出土有猪、羊、牛等家畜和鹿类的骨骼。

责任编辑:zhaosh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