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外来户”? 史公祠6只石狮子身世成了谜

形态不一,唯一铭文也不清晰

如果您知道其详情,请告诉我们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昨天,有市民参观史可法纪念馆时,发现西面通往梅花岭的过道上有一对石狮子,其中一只腿脚缺失,建议对其进行修补。对此,史可法纪念馆办公室主任韩峰表示,石狮子是文物,不能随便动。据悉,史公祠共有6只石狮子,但其来历、材料、价值尚不清楚,他们急需解开这些谜团。

6只石狮守护史公祠

在韩峰指点下,记者找到了这6只石狮子:一对在冢前、一对在方亭(炮亭)前、一对在西面通往梅花岭的过道上,经历着风吹雨淋,身上都“披”了一层青苔,仿佛在守护着史公祠。

这6只石狮子虽然一对对陈列,但形态并不相同。韩峰说,它们很有沧桑感,且不同程度“受伤”。如西面通往梅花岭过道上的那对石狮子,其中一只两前爪消失;方亭前的两只需仔细端详,才能看出石狮子的模样;冢前的那对保存得比较完好,形态也较淘气,其中一只身上还有铭文,可惜字迹不是很清晰。

专家学者解析石狮

记者联系扬州双博馆,对方表示,不是很清楚这6只石狮子的情况。

曾长期在我市文化战线工作的晏炳森老人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史可法纪念馆的前身是扬州博物馆,他当年在那里工作时,就见过这6只石狮子。“它们不是专门为史公祠雕刻的,有的是文物普查时发现后收回来的,有的是考古现场发现的,都是文物。”至于它们具体来历、材料、价值,暂时也说不清楚。

扬州学者韦明铧对石狮子铭文做了分析。这6只石狮子中,只有冢前的一只上有铭文,可惜字迹不是很清晰。韦明铧辨别出,该石狮子发现于扬州西门城墙中。

韦明铧说,西门城墙一带,在晚清成为荒郊,人家很少,墓冢很多,历代遗物遍及地下,稍加挖掘,就有所获。所以,刻有铭文的石狮得于西门并不奇怪。不过,因为铭文落款被破坏,现在还难以断定是何人、何时在西门城墙发现了石狮子。

如果您知道这6只石狮子详情,请告诉我们。联系电话:82072677。

责任编辑:vicky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