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即墨发现纳玛象骨骼化石 距今约10万年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根据化石绘出的纳玛象想象图

已有5年“考古”经历的刘泽涛,13日上午在即墨市北安街道办事处一个新挖不久的土坑里寻宝时,发现几块骨骼化石。15日上午,记者和即墨市博物馆陈海波副馆长闻讯后前去探秘。陈副馆长鉴定,这是几块纳玛象骨骼化石。

15日上午9时许,记者和即墨市博物馆陈海波副馆长冒雨来到北安街道办事处何家演前村的刘泽涛家时,他正在家里的茶几上摆弄自己捡来的宝贝,5岁的儿子在一旁好奇地看着他忙活。

据刘泽涛讲述,他爱好“考古”已五年多。4月13日上午10时30分许,他骑着摩托车出门闲逛,走到村子前面的田地旁时,发现这块地被挖了一个大坑,露出红色的土壤和松软的风化石,随即停下车前去寻宝。很快他就发现一块上下颜色深浅不一的圆柱状石头,他感觉这块石头有来头,便挖出来仔细观察。他发现石头是一块还没有完全石化的骨骼,一端能明显看出骨骼上的“网眼”,随后他在旁边又找到两块类似的石头。

记者看到,这块圆柱状的石头下端凸出一个“球”,而另一块石头的正面陷进一个“凹”,把这两块石头放在一起,“球”恰好与“凹”严密地结合在一起。经测量,这块正面有“凹”的石头长24厘米,宽17厘米,高有15厘米,这块石头的前面还有几个“脚趾”。第三块石头则比圆柱状石头稍粗一些,两者形状差不多。

经仔细辨别,陈副馆长认为这些石头是纳玛象骨骼化石。他分析说,那块圆柱状的石头是小腿最底部的部分,而带“凹”的石头则是足骨,另一块石头也是腿干骨骼的化石。

在刘泽涛发现化石的地方,陈副馆长很快就发现从风化石里刚露出头的化石,由于没有带挖掘工具,没有进行现场挖掘。他分析,这里的纳玛象骨骼化石数量不多,最多有两头纳玛象埋在这里。

■ 小资料 纳玛象

陈副馆长介绍,纳玛象是现存非洲象和印度象的祖先类型,更新世晚期(距今10万年前)分布于我国华北地区,生活在距今几万年至几百万年之前。其体积是非洲象的10倍。在即墨市博物馆里,陈列着一些从大沽河即墨段流域出土的纳玛象骨骼化石。这说明,青岛地区在远古时代,雨水充沛草树茂密,适合并有大量动物生存。

责任编辑:vicky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