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烽火台遗址现广鹿岛 明抗倭烽火在此点燃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历经岁月的侵蚀,古烽火台遗址依然保存下来

“长海县广鹿岛的南台山上发现一座明代烽火台遗址,它不仅印证了明代著名的‘望海埚大捷’,而且也将结束大连史学界上的一个争议。”昨日,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曹钧向记者介绍最近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这一重要新发现时,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海岛上发现明代烽火台城墙

广鹿岛的南台山临近大海,海拔251米,是该岛上的最高山。最近,有关专家在对广鹿岛进行文物普查时,在南台山山顶发现了一段残破的城墙。近日,记者赶赴现场看到,那是一段倚靠山势修建的古城墙,虽然已遭到破坏,但断断续续地仍能找到约50米长的墙体。其墙宽约1米,残存的城墙最高约2米,砌墙石头巨大坚固,依稀可以判断出该城墙呈环形。但城墙中间的烽火台已被基本破坏殆尽,难寻往日旧貌。

“从该段城墙判断,它应该是明代的海防设施,中间部位是烽火台。站在烽火台上,可以瞭望辽东半岛大陆。”据曹钧介绍,当时,该处烽火台负责从海上向大陆报告敌情,一旦发现敌情,即按照“烽主昼、燧主夜”的规定传报,也就是白天,点燃狼粪和羊粪,升腾起狼烟示警;晚上点燃柴禾,用火光传报敌情。

该处烽火燃起著名望海埚大捷

“该处烽火台的发现,其意义不是孤立的。”曹钧告诉记者,明朝初年,日本一些大地主为了掠夺财富,纠集武士、浪人、海盗等侵扰我国沿海,中国沿海从辽东到广东不断发生倭寇袭扰事件,金州沿海居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后来,明朝廷调派辽东总兵刘江镇边抗倭。刘江到任后,了解到倭寇每次袭扰金州,都经过东南海岛附近海域后登陆。于是,他在金州亮甲店附近修建了望海埚城堡,同时在东南海岛等地设置烽火台。

永乐十七年(1419年)6月一天晚上,望海埚城堡里的驻军突然发现“东南海岛上举火”示警,刘江于是立即调兵遣将,设置埋伏。次日,1500名倭寇分乘31艘大船来袭,不料进入明军包围圈。经过激战,明军全歼倭寇,取得大捷。此后近百年时间,倭寇不敢再犯辽东。

该处遗址的发现结束了史界争议

“望海埚大捷”在《明史·日本传》、《辽东志》等都有记载,但有的史书将“东南海岛”写成是“王家山岛”,而为“望海埚大捷”提供了重要情报的王家山岛烽火到底在哪里?历史学界对此一直有争议。有人认为,王家山岛是指庄河附近的王家岛,也有人认为王家山岛是广鹿岛的旧名。

“现在,广鹿岛上这处烽火台遗址的发现,可以结束这一史界争议了。”曹钧表示,在该处遗址上看,可以直视“望海埚城堡”旧址,两处直线距离最近,符合史书记载,现在又有烽火台遗址印证。而庄河附近的王家岛,距离望海埚城堡300多华里,而且无法直视,根本不能利用烽火传报敌情。“因此,该处新发现对研究明代历史、明代国家海防的布置情况等,都有重大意义。”曹钧说。

责任编辑:vicky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