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长城最近明砖窑遗址发现 填补长城建筑史空白

近日,抚宁县驻操营镇城子峪村传来喜讯:在该村距城子峪长城不足100米山间农田发现了明代长城砖窑遗址。这是秦皇岛境内迄今发现距离长城最近的一处古砖窑遗址,填补了长城建筑史上的一大空白。

城子峪长城位于城子峪村北面,有一座山海关以北地区唯一的大型明代军火库——城子峪长城库楼。明代时,这里曾是重要的边防要塞。史载为了加强防御,隆庆五年(1571)这里曾进行过大规模的加固整修,在原石墙内外两侧,又砌了5层青砖。此次在长城脚下发现的砖窑,为这段史料增加了几分事实依据。

昨日上午,在长城保护员张鹤珊的带领下,记者及秦市长城学会秘书长、研究员郝三进一行顺利地找到了发现砖窑的一片农田。在一片新种植的树苗之间,露出了一个直径约3.5米的长城砖窑,窑口已被回填、封盖,其间散落着不少青色的长城断砖。而这片农田中新发现并回填的砖窑共有10处之多。据张鹤珊介绍,这片农田是板厂峪村一位村民的责任田,3月20日该村民在地里挖坑种树时,意外发现了这些砖窑。3月21日,张鹤珊闻讯赶到这片田里,凭借多年保护长城的经验,他直觉断定这是长城砖窑遗址,于是迅速通知了当地文物保护部门,并组织村民对这些砖窑进行了回填保护。

在详细查看了砖窑周边的泥土结构、窑壁的焦土和断砖的质地及体积后,郝三进断定:这就是明代长城砖窑。砖窑里面既有长38厘米、宽17厘米、厚8-9厘米的普通长城砖,也有较薄的异型砖。至于该砖窑的年份、以及是否构成砖窑群,则需要文物部门进一步发掘、论证。郝三进告诉我们,烧制长城砖需要满足3个条件,一是要有丰富的茂密的植被,为烧砖提供足够的燃料;二是要有充分的水源;三是要有配比适当的砂土和粘土。而城子峪村的这片农田,恰恰符合了这3条。

“植被不必说,妙的是这附近就挨着常年水流不断的大石河,而放眼这一带,就这一片农田的土质正好符合烧制长城砖的要求。”郝三进说,根据多年的考察经验,他判断这一片约40余亩的农田下面应该都是砖窑,总数大概在20座左右。他表示,这个发现进一步证实了具备3个烧砖条件的长城沿线存在长城砖窑的事实,填补了长城建筑史上的一大空白。

责任编辑:vicky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