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金莲山现最大青铜时代墓葬群 遗骸身首异处
对于省文物考古队队长蒋志龙来说,澄江县旧城村金莲山古墓,作为迄今为止云南所发现的最大一处青铜时代墓葬群无疑让人感到兴奋。
不过更让人激动的是,在对出土的文物和遗骸研究中,蒋志龙逐渐发现了一些从未被世人知晓的古人习俗。“如果我们可以通过墓葬群还原2000多年前古人们的生活习俗和腥风血雨的战争状况,这将会是我们本次考古挖掘最大的成就。”蒋志龙说。
遗骸身首异处
成为古墓最大特点
作为迄今为止云南所发现的最大一处青铜时代墓葬群,神秘的金莲山古墓展现出了一些令人不解地方。蒋志龙说,墓葬中的骨骸多为20—40岁的青壮年,尤为让人触目惊心的是,有的墓葬坑里发现了25个头颅,有的骨骸胸部以下的部分被齐齐砍去。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人被杀?是因为战争、法律抑或是奇异的风俗?蒋志龙带着记者来到了其中的一个墓葬坑旁,呈现在记者眼前的是三具只有上半身的骨骸呈阶梯状分布,从尸骨可以看出他们被埋葬的时候都被人从胸部齐齐砍去,上半身长埋黄土,下半身却不知所踪。
“他们应该是死于胸斩,这种方式我们也是第一次看到。”蒋志龙认为,虽然金莲山墓葬群考古工作已接近尾声,但这些千年骨骸存在的疑问却仍然扑朔迷离。蒋志龙告诉记者,在东汉蔡琰的《悲愤诗》中有“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的诗句,描绘的是北方少数民族以人头炫耀战功的真实场景,这和金莲山墓葬群考古中呈现出来的胸斩有着相似之处。
“胸斩在以前的考古中并没有发现过,文献上也没有相关记载,不过在之前我们挖掘出的一块猎头饰,或许可以帮我们解释这样的现象。”蒋志龙说,2009年1月,考古队从墓葬群中出土了一个青铜扣饰。扣饰是云南地区古代“滇国”特有的装饰品,其正面为浮雕人物、动物等,背面有矩形横扣,一般悬挂在身上或其他器物上。“这个青铜扣饰的浮雕描绘了一男子提着一个战俘的头颅,带走了战俘的妻儿。我推测,青铜扣饰铸造的图景正好反映了当时可能存在猎头习俗。”
蒋志龙说,所谓的猎头习俗是中国古代的一些原始部族将人血和人头看作是最上等的祭品,用以祭祀祖先,可得神灵佑护,消弥天灾,获得丰收。因此,凡是在血族复仇、掠夺战争中杀死敌人就要割下其人头,并以此作为宗教祭祀仪式上的祭品。“佤族就存在着猎头习俗,直到建国初期,西盟佤族仍保持着猎头血祭习俗,在种植或收获季节,猎取仇寨人头祭典。
”蒋志龙说,在考古人员在研究中发现,金莲山古墓群具有明显的古代百濮族群的文化特征。巧合的是,佤族的先民恰恰是古代“百濮”的一支。这是否意味着金莲山古墓群中的墓主与佤族同宗同源?是否意味着墓葬中的断头骨骸与胸斩骨骸都是猎头习俗中的牺牲品?而这一切还尤待专家的进一步研究。
建立地质公园
是古墓最好“归宿”
在3年前,云南省、玉溪市的文物专家就已经组成考古队对金莲山古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可在蒋志龙看来,发掘工作还是太晚了一些。“是因为盗墓太猖獗,才不得不对金莲山古墓采取抢救性发掘,否则流失的文物会更多。”蒋志龙说,本次挖掘工作从去年10月份开始,预计本次发掘工作将于3月底结束。通过这次挖掘考察,确认金莲山古墓葬群分布面积达40000平方米,墓葬数量在800座到1000座,分布面积广,墓葬密集,是迄今滇青铜文化考古中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墓葬群。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