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中捞出历代“陶瓷”片 200多碎片摆满一桌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为怪异的勺子。孟俭摄

“这是明代宣德年间的,这是大清雍正年间的,这是晚清的,这是民国的……”昨日下午,瓜洲古渡收藏爱好者殷先生家中,历代200多个陶瓷盘碟碗盅碎片摆满了一桌,有的还相对完整。这些陶瓷及碎片,都是他从江上渔民手中换来的。

殷先生介绍说,去年他去江边给渔民送货,发现其船边有许多陶瓷碎片,有些碗还相对完好。他捡起一片,发现其底部印着“宣德年间造”字样。“这是明朝的东西啊,丢了多可惜。”殷先生说,当时他问渔民这些碎片哪来的,对方称是捕蟹时从江里捞上来的。

殷先生用两包烟,把碎片换回了家。之后,每隔一段时间,他就去江边转悠。只要见到从江里捞到这些陶瓷碗碟及碎片的,他就用烟换。渐渐地,竟换了200多件。有的碎片上是龙状图案,有的是花鸟怪兽或仕女图,一碎碗片上的图案像少数民族的文字。其中,一只断柄的勺子格外显眼。它与如今的窄长勺子不一样,上口呈正四边形的鸭嘴状,有花纹。

“我请陶瓷专家看过,多数出自民窑,明至晚清年代人用的。”殷先生说,他还从渔民手中淘到一印有“花露粉”字样的杯状瓷器,弄不清楚是哪个年代的。

据了解,每年江上的渔民都能捞到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殷先生说,前往渔民处淘这些陶瓷时,常听说网中一些陶瓷本来是完整的,可收网时弄碎裂了;有些渔民甚至把捞上来的东西当废物丢弃了,让人心疼。“这江上,哪朝哪代不沉船?江底到底有多少宝贝,也没人说得清楚。”

“如果将这些捞上来的东西收藏起来,建个扬州段江内沉物博物馆,应该有很大的历史价值。”殷先生说,通过打捞上来的东西,可以对研究当时的江运、经济、战争及人们生活器具等提供很多参考,可惜一直没人倡导和教育渔民如何保护打捞上来的东西,很多东西打捞上来后流失了。

责任编辑:vicky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