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考古研究院2008年考古工作成果丰硕

1月20日,陕西省文物局举行省考古研究院2008年考古成果新闻发布会,该院在田野考古、学术研究、科技保护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全年对221个项目进行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发掘各个时期墓葬400余座、面积1.3万平方米、出土各类文物4000余件(组),出版报告、专著9部,发表简报、论文等182篇。

该院完成陕西明长城资源调查工作,查清明长城墙体398段、长1100余公里;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联合对周公庙遗址进行发掘,发掘1处龙山时代的窑洞院落建筑遗址、8条商周时期壕沟遗迹以及1处商周时期墓地,出土卜甲7000片,有刻辞近700片,可辨识文字1500余字;对秦雍城六号秦公陵园进行全面考古勘探和测绘,对“秦穆公坟遗址”进行了勘探和试掘,新发现六号秦公陵园和15号秦公大墓、2座“目”字形大墓和600余座中小型秦墓葬;对汉平帝康陵进行调查和勘探,发现陵园5座、建筑遗址19处、外藏坑7座;对唐玄宗泰陵进行全面考古调查和勘探,对桥陵进行了调查、勘探,对南门门址、南门西阙台、南门西侧蕃酋殿进行了考古发掘,基本搞清了桥陵、泰陵的总体布局和附属建筑遗址的结构特征,继续对外郭城城垣遗址进行调查,对内城进行了大面积的考古勘探,并对西城西门外瓮城进行了考古发掘;对秦直道遗址旬邑段和黄陵段进行了考古调查,对姜寨遗址进行考古复探和测绘,对秦陵遗址公园新征地进行勘探;全面完成了2008年的大遗址考古工作,为陕西大遗址保护工作顺利实施提供了科学的资料。

该院全年组织基建工程考古调查22项,实施考古勘探142项、面积1200万余平方米,为陕西基本建设中的文物保护工作提供了资料依据。全年共发掘古墓葬350余座、其他各类遗迹60余处,发掘面积近1万平方米,出土各类文物3千余件(组)。配合基本建设对泾渭工业园建设中的杨官寨遗址、榆神高速公路的秦长城遗址、太中银铁路建设中的老坟梁墓葬群等勘探发掘。杨官寨遗址的考古发掘丰富了庙底沟文化和半坡四期文化的内涵,对关中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考古文化有了新认识,该发现具有重大学术意义;在神木县战国晚期秦长城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发现墩台遗址29处、地表残存墙体7处、疑似营堡遗址一处,遗址总长度达到约14公里,该遗址的首次发现和其良好的保存状态、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全国范围内也不多见;老坟梁墓地的考古发掘是长城沿线首次明确发现礼制性墓上建筑,对研究汉代北方边疆地区的文化面貌、丧葬制度、民族关系、郡县地望、环境变迁等具有重要意义。

对岐山县蔡家坡石窟、蓝田五里头吕氏家族墓葬群、渭南市临渭区金代壁画墓、长安区庞留村唐壁画墓、商南富水汉代崖墓等一些濒临破坏危险的遗址和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获取了新的考古科研资料。从蓝田五里头吕氏家族墓葬群出土了较为丰富的瓷、陶、石、铁、铜、银、金及珠贝类等随葬器物,经墓志铭文判断该墓群属北宋吕大临的家族墓茔;临渭区金代壁画墓的考古发掘极大地添补和丰富了陕西金元时期壁画墓资料,对研究金元时期的历史文化、丧葬习俗、绘画艺术、服饰制度以及建筑技术等具有重要价值。同时,出版了《西安北郊郑王村西汉墓》、《陕西凤翔隋唐墓》、《少陵原西周墓地》等七部考古报告,完成了《周原遗址2002年考古发掘报告》、《周公庙遗址2005年度发掘报告》、《梁带村两周墓地(2007年度发掘报告)》、《西安南郊明墓》等八项考古发掘资料的整理工作。移交考古文物10542件(组)、标本29件,调拨文物83件(组),有力地支援了陕西博物馆事业的长足发展。

责任编辑:zhaosh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