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余座阿育王塔齐放光芒 银塔出土7年鲜为人知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成功修复后的雷峰塔天宫银质鎏金阿育王塔首次与世人见面。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塔身局部鎏金银皮翘开了缝隙。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精美绝伦的南京鎏金七宝阿育王塔。

核心提示:杭州西湖边的雷峰塔,除了让人联想到白娘子和许仙的浪漫传奇,那座2001年在地宫出土的银制“阿育王塔”也是其重宝。但很多人不知道,“阿育王塔”还有一座“姊妹塔”——即天宫中的阿育王塔,因出土时破损严重,一直藏于文保部门。

杭州西湖边的雷峰塔,除了让人联想到白娘子和许仙的浪漫传奇,那座2001年在地宫出土的银制“阿育王塔”也是其重宝。但很多人不知道,“阿育王塔”还有一座“姊妹塔”——即天宫中的阿育王塔,因出土时破损严重,一直藏于文保部门。昨天,成功修复后的雷峰塔天宫银质鎏金阿育王塔首次与世人见面——浙江博物馆专门进行了《天覆地载——雷峰塔天宫阿育王塔特展》,展出五代吴越国王钱俶铸造、历代民间仿造的阿育王塔30余座,其中1级品10余件,为国内首次对阿育王塔的集中展示。

出土7年鲜为人知

西湖雷峰塔建于公元977年,于1924年倒塌。2000年2月至2001年7月,为配合雷峰塔重建,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雷峰塔遗址、地宫进行考古发掘,发掘出位于天宫、地宫的两座纯银阿育王塔。

出土时,地宫的阿育王塔完好如同新造,天宫的阿育王塔因雷峰塔倒塌时受挤压,已严重变形,塔里的“舍利金瓶”也被压扁,所幸基本部件没有缺失,此后被浙江博物馆保管起来,在去年10月启动修复前鲜为人知。据悉,纯银材质的阿育王塔,全国仅此两座。

据曾主持雷峰塔地宫考古的浙江省博物馆历史文物部主任黎毓馨介绍,“此前发现的阿育王塔铜塔居多、铁塔略少,还没发现银制的,更何况一下子发现两座。”

温度控制是修复关键

考古专家经多方考证,确认天宫、地宫两座银阿育王塔的形制、装饰题材、质地均相同,通高36厘米,由基座、塔身、山花蕉叶、塔刹四部分组成。塔身方形,四面刻有佛祖生前行善的故事画面,四角各有1只金翅鸟;塔身四角的山花蕉叶,正面镂刻反映佛祖一生事迹的故事画面。两座塔的不同在于,地宫出土的阿育王塔内有金制容器,即“金棺”,存放当年钱俶供奉的“佛螺髻发”舍利;天宫的阿育王塔内悬挂4厘米高的葫芦状金瓶,内含舍利。

天宫阿育王塔出土后,浙江博物馆邀请包括北京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杨统环在内的文物修复专家,在确保保持原状和历史信息准确性的前提下进行修复。

修复困难重重,其中温度掌握最困难。杨统环介绍,天宫阿育王塔含4%左右的铅,在目前出土的银器中很少见——一般银器的含铅量在1%左右。因此,整个银器的硬度很高,需高温才能恢复形状;而银的延展性很强,如温度控制不好,造型、纹理都会受影响。“为此,修复时局部最高温度控制在1000℃左右,还需多次表面处理,最终使该塔重现千年旧貌。”

责任编辑:vicky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