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王城遗址发掘结束 5000年前尸骨保存完好


发掘证明梁王城是战国早期苏北地区最大的城池,同时发现了5000多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晚期房址、墓地
为配合淮委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韩中骆工程的施工建设,自2004年起,由南京博物院、徐州博物馆、邳州博物馆三家组成联合考古队对梁王城遗址进行了三次较大规模的抢救性考古发掘。经过5年多的发掘,发掘工作目前暂告结束,该遗址发掘面积约8000平方米,取得多项重大收获。
一面土墙凝固了5000年历史
记者来到梁王城遗址考古工地时,考古队员们正在分组清理文物,编号、打包、装箱。看到记者到来,徐州博物馆考古部的原丰说:“你来的很是时候啊,正在清理的是最底层的大汶口文化晚期墓葬,清理完这些文物后,今年的工作就要结束了。”
“大汶口文化晚期和战国梁王城时间相差很多年,两者有什么关系呢?”记者询问。“时间是相差很多年,但地点没有变化啊,我带你看样东西你就明白了。”考古队员带记者来到一面“土墙”前,记者注意到这面土墙其实是个断面,上又有很多层不同颜色的土层。考古队员指着这面“土墙”告诉记者,每一个土层就代表了一个时期。这些地层中最底层的是大汶口文化,向上依次为龙山文化、西周、春秋战国、汉代、六朝、宋、元、明、清直至现代的地层,这一面墙,凝固的是5000年的历史。
5000年前尸骨保存得很完好
记者在现场注意到,被清理出的大汶口文化晚期墓葬群里,几乎每位墓主的尸骨都完好地保存下来。这种现象和徐州周边地区发掘汉墓时,只见随葬物品不见墓主尸骨的情况截然不同:时间晚的没保留下尸骨,时间更早3000年左右的却完好地保存下来了。原丰先生告诉记者:“5000年前的人骨能完整保留下来,主要是因为这一带的土壤偏碱性,如果是在南方的酸性土壤里,2000年前的人能留下牙齿的都很少。徐州地区周边的汉墓很难保存住墓主尸骨,就是这个原因。”东夷习俗:拔门牙、死后以钵覆面。
在现场众多墓葬坑中,多数都有陪葬物品,但即使没有陪葬物品,墓主也都少不了一顶“陶制的帽子”,有的用陶盆、有的用套鼎。
“为什么每具尸骨的头上都扣着个像帽子一样的陶器呢?”对于记者的疑问,原丰告诉记者,几乎每个死者下葬时都用陶钵盖住脸,有红陶也有黑陶,眼前的这批墓葬充分体现了大汶口文化晚期的葬俗,但这种做法的实际用意,还不好推测。原丰还介绍说,这个时期的死者手中往往攥着几枚雄性獐的犬齿。另外陪葬物品大多放在墓主的左侧,陪葬品多的墓葬,往往还会发现猪的下颌骨,这是财富与地位的象征。
考古队领队、南博考古所副所长林留根告诉记者,在大汶口文化时期,居于中心以正统自居的中原文化,用夷、戎、蛮、狄来称呼东西南北四方的异族,大汶口文化属于东夷。东夷人有拔门牙的习惯,在此次考古中再一次得到了证实。他说:“这里埋葬的成人大多数少了两颗上门牙,这就是东夷人的拔齿风俗。这种风俗其它地区也有,但是大汶口人是最早的,这可能与某种成人仪式有关。拔掉门牙会影响发音和进食,这样做肯定不是出于实用,可能是追求某种精神力量。”
5000年前的蛋壳黑陶最薄的仅有0.2毫米
原丰介绍说,这片遗址的发掘再现了5000年前大汶口文化晚期人类的聚落生活场景,由房址、墓葬及大型作坊遗迹组成,形成了由居住区、生产区、墓葬区的完整结构。遗址中共发现墓葬102座,出土器物900余件,以陶器为主,包括鼎、鬶、豆、背壶、壶、盉、罐、盆、筒形杯、圈足杯、高柄杯、纺轮、网坠等日常生活用品;玉器出土较少,包括有玉环、玉佩、玉镯、玉坠、玉蝉、玉管、玉珠等装饰类随葬品;另有石刀、石钺、獐牙、蚌镰、骨簪等物。其中墓葬中出土的实足鬶、陶杯、陶壶等随葬品富有强烈的地方特征及区域特色。
他告诉记者,在发掘出土的大量陶器中,有普通红陶,也有细腻光滑的白陶,然而其中最为珍贵的,是黑陶中的蛋壳陶。黑陶是大汶口文化和其后龙山文化的典型特点,出土文物中胎体最薄的仅有0.2毫米,如同鸡蛋壳一般,这样的工艺让人叹为观止。由于薄胎在烧制时极易损伤,而且还有镂空,生产难度是很大的,在5000年前能拉出厚度仅为0.2毫米的薄胎简直是个奇迹,即使在5000年后的今天也很难达到。
记者接过一位考古队员递过来的黑陶片,发现烧成的黑陶像被油漆过一样,光亮得能照出人的影子,轻轻敲击,还能发出类似瓷器一样的清脆声。
战国时,这里是苏北最富饶的地方
在考古人员清理文物的时候,记者不断听到筒形杯、圈足杯、高柄杯……的称呼,这些杯的形状各异、大小不同,几乎在每座墓里都能发现一些,最多的一个墓坑能出土30多个酒杯状的陶器,有的还保存得非常完好。
考古队领队、南博考古所副所长林留根告诉记者,汶口先民是作为这里最早的定居者,他们的生活质量可能比我们想像的要高。当时的随葬物品基本上都是实用器,那些器物也确实都是生活中的酒具,大量出土酒具说明当时这里的生活条件很富足。酿酒需要用粮食,这说明5000年前这里已经有农业,并且规模不小,粮食在食用之余,还能用来酿酒。考古队员们在生活遗迹区取了土样,希望用水淘洗的办法从中寻找炭化稻米等植物种籽,研究当时的农业生产状况。
徐州博物馆考古部原丰告诉记者,在战国地层的梁王城城址发掘也可以证明这里曾是苏北最富饶的地方。梁王城是在战国初期修筑而成,面积约100万平方米,由大城、小城及外围护城河组成,其中南、北城墙保存较好,城墙宽25米,现存约5米之高。护城河位于城墙外20米处,宽50米,深十余米。这样一座城池毫无疑问为当时苏北地区最大的城址,是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另外,梁王城遗址的史前大汶口文化与其附近的刘林遗址、大墩子遗址、花厅遗址共同构成黄淮地区史前文化圈,相互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对研究史前聚落和黄淮地区古代社会文明化进程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