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江宁又现一东晋古墓 七米长至少1500年


“经实地勘察分析,可以初步判定这至少是一座东晋早期的古墓,可能到西晋晚期。”昨天,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队接到群众举报,在江宁谷里偏僻的丘陵地区,一个叫鄂儿岗的地方,因附近一处孔雀养殖场施工修建围墙,挖到一座古墓,专家推断,至少有1500年历史,墓主应当是东晋贵族。但与考古队之前发现的东晋古墓有何关连?这里的东晋墓葬主人为何头朝墓门?留下了令人费解的一团团迷雾。
寻觅:古墓地有个怪名
昨天上午,记者得知消息后,在举报人员的指引下,驱车赶往江宁区谷里街道。
汽车驶进一片丘陵地带,只见这里大雾笼罩,能见度仅有10来米。这里的山势像降龙,水绕云从。记得六朝有位文学家叫郭璞,是位相墓高手,他写过一本《葬书》,说葬人的山,山形非常讲究,如果这个山形看起来像万马奔腾,仿佛是从天而降的,那么适合葬王。如果山势看起来像巨浪,重峦叠嶂,则适合“千岁”;如果山势像降龙,水绕云从,则适合爵禄三公。如果死者埋葬的山势像蛇,屈曲徐斜,则灭国亡家。
经过艰难的寻找,记者终于找到了一个很奇怪的路名——鄂儿岗路。在山凹处,记者看见几座厂房正在建设中,四面围墙已经打下了地基。一名老工人说,这里是一家孔雀养殖场,正在搞厂区建设,前几天,他像往常一样正在围墙工地上忙碌着。突然,一块已经残缺的青砖从泥土里露了出来,随后,第二块、第三块又相继出现。他捡起其中一块,发现砖上有一些很规则的花纹。“难道这地下藏着什么宝贝?”他们迅速将这一消息报告给了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队。
探墓:7米长在东晋算大墓
经考古人员勘察,发现碎砖的地方是一座古墓,坐北朝南。古墓为砖室结构,墓室长约7米,宽约2.5米。墓的圈顶已经被破坏,但左右墓壁仍然完好,从残留的圈顶砖墙上判断,这是一座双圈顶的古墓,“7米长的古墓,在东晋已经算是大墓了,但遗憾的是圈顶垮塌,墓门和甬道的形制遭到损害。”考古人员说。记者在现场看到,考古人员正在对古墓进行深度挖掘,但墓室里积土太多,而且十分坚硬,挖掘进度很缓慢。
考古人员将泥坑里露出的一块块墓砖清理出去,记者随手拣起一块,古砖上布满了花纹。考古人员告诉记者,这是一种十字放射纹,为东晋时期较为典型的墓砖。根据墓葬形制、墓砖花纹等,考古专家初步判断该墓葬的年代应为1500多年前的东晋时期,也许可以追溯到西晋。
由于东晋的墓葬都是头朝墓门,所以通向墓室的甬道文物较多,一般盗墓贼不明白,往往盗墓贼都是从墓室圈顶下手。记者问,为何东晋的墓葬都是头朝南,考古人员也不清楚。
难题:有人不配合
这里为何会有这么多一模一样的厂房在建设?这样大规模的建设,都经过了文物部门的考古勘探了吗?“这里在搞开发,但往往对地下文物不够重视,使得施工时一些古墓和地下文物接连遭到破坏,有的人不配合,我们感到十分遗憾。”考古人员对记者痛心地说。
说话间,记者已看见墓壁上的直楞假窗露出地面,“估计下面还有一米深的积土,甬道暂时还没露出真容。希望能发现墓志,从墓的等级上看,墓主的身份一定是位贵族。与之前发现的墓主是什么关系?是否是一家族墓群?这还是个谜。”挖掘项目负责人说,南京市博物馆将在这一区块加强施工前勘察力度,确保这一地区地下文物得到有效保护。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