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薛城遗址揭神秘面纱 呈现先人丧葬风俗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考古专家在现场测量。(《扬子晚报》)

日前,薛城遗址出土文物展在江苏省高淳薛城遗址正式举行,这也是自1997年薛城遗址被发现后,其文物首次对外展出。南京市文物局还特地成立了江苏省第一个考古工作站——高淳考古站,将进一步对薛城遗址进行保护性开发。

石斧“劈”开6000年时空

高淳县民间特色文化研究办公室主任濮阳康京先生就是1997年薛城遗址的发现者之一。当年的情形,他历历在目。

1997年8月3日,当时正是天气最热的时候,单位都改成下午3时上班。当天,他提前一刻钟来到文保所,进门时门卫告诉他刚才有4个年轻人想卖东西。“门卫说刚走,我就立刻追了出去。那4个人走出去不远,我一看他们所卖的物品,当时就傻了,这都是新石器时代的物品啊,石斧、石锛等好多件,而且上面的泥土还很新鲜。这肯定是哪里出现了遗址。”在濮阳康京等人的努力下,这几人终于说出了实情——他们是在镇卫生院正在施工的门诊楼工地上捡到了这些石器。于是,濮阳康京立刻带人赶往现场,要求医院停止施工,等待上级指示。

后来,经过相关专家的考察鉴定,这是一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而且其覆盖面非常大,有6万平方米,是南京面积最大、年代最早的史前古文化遗址,距今5500年至6300年,在南京所有的文化遗存中年代最久远。

发掘遗址达100平方米

1997年9月,南京市博物馆和高淳县文保所组成了联合考古队对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经过3个多月的发掘,共发掘遗址100平方米。但是就在这小小的100平方米的空间内,竟然挖掘出了115具人骨架,而且这些尸骸大都保存完好,没有腐蚀现象。

“后来经过鉴定,我们确定这些遗骸应该是距今5500—6000年的古人遗骨,而这里是当时的一个墓葬区。从这些发掘的尸骸上,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丧葬风俗,首先是男女不合葬,所以儿童也可能有自己的墓葬区,但是现在发掘面积太小,并没有看到。其次是仰天葬的比较多,这与同时期的其他遗址有所不同。”濮阳康京回忆说。

竖立28座保护线界碑

据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队的王志高先生介绍,从发掘区的堆积情况看,薛城遗址主要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就是有众多尸骸的氏族墓地,而下层则是一处距今6000年—6300年的先民居址。

“当年我们经过3个多月的挖掘、4个多月的整理,终于清理出了6000年前古民居的分布。”王志高指着前方100平方米的坑穴一一给大家讲解。在这100平方米的空间内,房址、灶坑、灰坑等布满密密麻麻的坑穴,在坑中还出土了鱼骨、贝壳动物骨骸等人类生活遗存物。其中灰坑按用途可分为窖穴和废弃物坑两大类。“其中不少坑底发现有鱼蚌类遗骸,我们推测它们原来可能是暂时放养的鱼类或螺蚌,以便于捕捞食用,反映了薛城遗址先民依湖而居、以渔为主的经济生活形态。”

王志高还表示,薛城遗址可以确定是一个新的文化类型,它不同于新石器时期的其他考古发现,填补了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考古文化的空白。也正因其特殊的研究价值,高淳县在初步探明的6万平方米遗址分布范围内,共竖了28座保护线界碑,并聘请专人驻地看护。

责任编辑:vicky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