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名考古爱好者昨到周公庙遗址触摸三千年前文明

考古是什么?“考古,不就是挖墓?”“考古,是探寻宝贝吧?”“是来研究古代历史的吧?”

带着对考古的不同理解,参加本报联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周公庙考古队联合推出的大型“公众考古”——揭秘考古,共享文化活动的40余名考古爱好者,昨日来到了周公庙凤凰山遗址,亲手触摸三千年前的文明。

发现800多西周甲骨文字

上午11时,在考古现场,北京大学副教授雷兴山先为考古爱好者介绍周公庙的情况。

在2003年12月,寒冬的一天,北京大学教授徐天进在凤凰山无意间一脚“踢”出了“一片甲骨文”,从此这一被称为世纪大发现的消息震惊国内外,有专家称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最伟大的发现。之所以说它伟大,雷兴山介绍,通过考古发现,在周公庙遗址发现了拥有四条墓道的墓葬就有不少。在西周时期,墓道多少是身份的象征,诸侯们的墓道一般只有两条,而四条墓道证明了墓主的身份比诸侯高,所谓四条墓道就是在墓葬四周有四条通往墓葬的道路。

更令人兴奋的是甲骨文的发现,目前这里已经发现了800多个西周时期的甲骨文字,有望成为世界上发现西周甲骨文最多的地方,而甲骨文物上面发现写有周公、旦、“新邑”等文字,这里应该为周公旦的家族墓。

“金银珠宝价值未必胜过陶片”

“考古时,经常会发现大量的金银珠宝,是不是都很珍贵?”雷兴山说,金银珠宝有时候还没有一片小陶片珍贵,主要看这块文物在学术上是否有价值,有的虽是一小块陶片,但却能代表它那个时代的工艺水平,其价值远比金银珠宝大。

专家释疑

“墓葬”为何挖的很整齐

昨日下午,40余名考古爱好者走进了考古重地,亲自来辨别文化层,亲手来体验“考古”的乐趣。

■寻遗址:“看土”来辨文化层

在凤凰山的一个“土堆”前,省考古研究院的专家种建荣说,这里是一段西周城墙遗址,在这段城墙里面有很多墓地,可能为一段陵墙。“如何来判断这一段就是城墙?”考古爱好者问道,专家在野外考古时如何根据土层来判断是否是遗址的呢?种建荣说,主要是看土层,仔细看看一堵墙则会发现,在大片自然颜色的土墙(生土)中间会出现一条红颜色或者与自然颜色不一样的土层,有的还有夯打的痕迹。这段红颜色的墙证明是后来有人类活动时,人工来夯造而成的土墙,所留下的痕迹,与“土堆”不远处的墙体上也有同样颜色的土层,可以推断它们是相连的,应该为当时的“墙体”。

在专家的指导下,考古爱好者很快就能分辨出什么样的土层是文化层。

■辨器物:“看陶片口”来辨器物形状

“凤凰山这一片拥有大量高等级墓葬,人们经常会发现一些陶片。可以根据陶片的口来推断陶器的形状。”种建荣拿着一片陶片介绍,根据陶片口的弧度来推测其形状,考古专家也是这样来复原文物的。

■寻墓葬:挖掘前如何划定墓葬形状?

在一墓葬的发掘现场,大家都惊讶于每个墓葬在挖掘前都划出了轮廓,大多为标准的长方形。如何来划定墓葬的形状呢?

北京大学教授徐天进说,因为在挖掘墓葬时,墓葬的那一片土的颜色与周围明显不同,根据土色先划出墓葬的形状,然后再按照这个形状往下发掘。

现场体验

拿上小刷子咱也来考古

在现场,人们发现有各种各样的工具,它们有什么作用呢?考古爱好者拿起了工具进行体验。

■大铁锨

在挖去墓葬上面的生土时,因为不会伤及文物,需要将厚厚的生土刨去,则需要用普通的大铁锨来工作。

■小手铲子

刨去了生土层,在墓葬的发掘过程中,每一层都有可能触及文物,这时候则需要用小手铲子来工作。轻轻地一层层的刮去土层,看看是否会有异样的东西出现。另外,用小手铲子在刮去土层时,还可以感受到不同年代土层的软硬度,一考古爱好者在用手铲轻轻刮开土层时,“的确,不同年代土层的软硬度是不一样的,根据软硬度和颜色,可以明显看出土层属于不同年代。”

■小刷子

在用手铲将墓葬的器物或者骨头挖出轮廓时,考古人员则开始选用软软的小刷子来除去器物或骨头上面或周围的浮土,将它们清理干净。“这时用手铲很容易将器物或者骨头破坏。”考古爱好者们拿起了小刷子轻轻地拂去了一墓葬人骨周边的浮土,还在默念着:“西周的老祖先们,你们好,我们来看你们了,给您扫一扫周围的浮土。”

■小筷子

一位考古人员还拿着一双小筷子,筷子前边则被削成了扁平的,这是用来清理骨头周围的土层。

■筛子

在一灰坑跟前,工作人员将从灰坑中拉出的土,用筛子来过滤。“筛子有大小孔两种,经过两层的筛选,会留下一些小骨片、陶片之类的。考古人员再一一研究辨认。”

责任编辑:vicky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