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抢救发掘汶上梁庄聚落遗址
本报讯2006年5月至今,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占压的梁庄遗址范围内发掘3000平方米,目前已发现房址20余座,另有陶窑、沟、灰坑、灶等遗迹数百座,获取大量陶、瓷、铁、石器和炭化植物颗粒等遗物。梁庄遗址位于汶上与嘉祥两县交界处的梁济运河内。遗址平面大致呈南北向延伸的长椭圆形,南北长约700米,东西宽约300米,文化堆积厚约1米至2米。梁济运河的水道由东南向西北占压遗址的中西部,运河开挖时遗址曾遭大面积破坏。
为了解遗址的整体布局情况,考古人员在河道的两侧分成南、北、西三个发掘区,分别位于遗址的东南、北及西南部。
南区文化堆积的暴露高度由北向东南渐低,均覆盖厚约1米至1.7米不等的自然堆积。发现的遗迹主要有残房基12座、陶窑1座及零散的灶坑。由房基的布局看,至少有3座房子南北成列,推测在发掘区内应存在3排东西向延伸的房子。房基均为长方形,地面式建筑,门多向南或西。一般两开间或三开间,个别房内残存砖砌隔墙墙基。跨度约10米、进深约4米至5米。残墙体保存较高的约0.4米,有的仅存砖或石砌底部墙基,还有的墙基均遭破坏。墙体一般地面起建,底部以碎石块或砖块垒砌,上部用黄花土堆筑,个别在土墙体外侧用单砖包边,还有的在地面上直接用黄花土板筑起墙,仅在房子四角垫一块方形石板。墙体宽约0.6~0.8米。房内的活动面保存较好,多用黄花土或灰土铺垫,个别以青砖铺地,一般存多层活动面,两层活动面间夹杂垫土或淤土。活动面上多有1个或2个灶,呈圆或瓢形,有土坑或地面上青砖垒砌的两种灶坑形式。另外有的房内发现残火炕,破坏严重。由房内灶和炕的布局推测,多间房屋内应存在功能分区。房屋外发现陶窑1座,残存窑室、火塘、烟道、窑门和工作间几部分。窑室和工作间皆为圆形,直径约1.3米~1.5米。窑室近袋形,周壁烧结严重,不见窑箅,后壁向外掏挖一条斜向上的圆洞式烟道,两侧窑壁上还掏挖多个长方形壁龛,龛壁面均烧结。窑室和工作间之间掏挖出长方形窑门,以两石块封堵。
北区位于河道的东岸,南距南区约325米,地势低洼,文化堆积埋藏较深,普遍覆盖厚达2米至2.3米的自然堆积。发现的遗迹主要有房址、灶、沟等,房址、灶的形制结构及建造方法基本同南区。
西区位于河道的西岸,向东南与南区隔河相望,发现的遗迹主要有10多座房基及其相关的路、院墙、灶、坑等。房基均为长方形,门向南或东或西,一般面阔两间或三间,进深5米至7米不等。其中两座正房面积较大,长20多米,宽约7米,墙基用石块垒砌,室内砖铺地面,仅局部尚存,不见灶。还有的房址可能为木结构建筑,房角铺石板,石板上透挖圆形洞,可能用以套立木柱,前墙上等距放置两块大石板,后墙遭破坏,但与前墙对应有2个椭圆形坑,室内还有小圆形坑,这些坑与石板应为立柱所在。另有几段残墙基,长二三十米,以砖或石混合砌筑,当属院墙,其中一条墙基上还放置2具凌乱人骨,皆属二次迁葬。另外,发现一条小路紧靠一道长墙与之并行,宽约2米,揭露部分长20多米,延伸到发掘区外。
出土遗物主要有陶、瓷、铁、石器等。陶器以残砖、瓦等建筑材料居多,发现精美的鸱吻残件、兽面瓦当及绿釉瓦等,其次有较多的罐、缸、盆等生活用具。瓷器以白釉碗、盘、碟为主,偶见炉及枕的残片,其中少量器物有白釉划花、刻花或白底黑花图案。黑釉盏、盘较多,黑釉器的内、外表常见呈油滴状的褐色斑。铁器主要为刀、镢、镰、钉等。石质遗物多为墙基或门枢、槛底部的垫石,还有少量的磙、杵、臼等工具及佛像的底座、莲花座刻石等佛教遗物 。在房址内外的垫土中发现较多的铜钱,除个别属唐代外,其余均为北宋中、晚期铜钱,还有较多的铁钱,均锈蚀严重,钱文不清。另外,在灶或房基的垫土中,浮选出较多的炭化植物种子或果实颗粒,可辨的种属有小麦、水稻、红豆、大麦、菱角、枣核等。
根据瓷器的形制特征及所出铜钱判断,目前揭露遗迹的年代约属北宋晚期至金代前期。在部分遗迹的解剖中,还发现假圈足或玉璧足的白瓷碗残片及绳纹鬲足等,推测宋、金堆积下应有唐代、周及晚商的遗存。由于地下水位较高,发掘至距地表2.5米处无法进一步揭露。
通过大面积的勘探和发掘,证明该遗址是一处文化内涵丰富的重要堌堆遗址。遗址主要以宋、金时期遗存为主,还应包含晚商、周及唐代不同时期的遗存。通过调查,周围近十平方公里内已发现多处堌堆遗址,皆有周代遗物,故该遗址与周围的遗址一起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周代堌堆遗址群,这对探讨文献所载鲁国的“阚城”地望及其相关历史状况具有重要价值。此次宋、金时期聚落的大规模发掘,在山东地区尚属首次,从全国范围看,所做工作也不多。这次发现将为我国该阶段的考古研究增添新的资料。佛像残块等佛教遗物及螭吻、绿釉瓦的出现,推测周围应存在庙宇或寺院等高规格建筑。成组房址的发现,为研究该时期基层社会组织状况提供了可靠的实证。同时,深厚的自然堆积及丰富的文化遗存,为诠释该区域自然环境的变迁及历史演变具有重要意义,也为考古人员更加全面地了解宋、金时期基层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面貌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高明奎 党浩 董文华)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