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两个月摸家底 山西省明长城资源调查实录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从古至今的骚人墨客在一边吟叹它的同时也赋予了它不同的意义和象征。然而,当下长城的保护的现状却不容乐观。2006年,国家文物局与国家测绘局联合启动了全国长城资源调查,以全面、准确的掌握全国历代长城的规模、自然与人文环境、保护与管理现状等基础资料。

目前,山西省境内明长城田野调查工作已经结束。昨日,记者见到山西省长城资源调查四队队长,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副主任赵杰时,他正在整理田野调查的资料。明代长城主要建筑于形势险要的峪口、关隘左右这,调查队的工作极具挑战性,这历时一年零两个月的田野调查,赵杰颇多感触。

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调查

长城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其工程之浩繁,气势之雄伟,堪称世界奇迹。如今当您登上昔日长城的遗址,依然能够领略逶迤于群山峻岭之中的长城雄姿。1987年,长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其建造时间之长,分布地域之广,影响力之大,是其他文物不可比拟的。

为了摸清长城家底,以制定下一步的保护措施,2006年国家文物局与国家测绘局联合启动了全国长城资源调查。赵杰介绍,此次长城资源调查,是建国以来跨部门、跨行业的规模最大、时间最长、影响最广的一次长城家底调查活动。调查的目的就是全面、准确掌握全国历代长城的规模、分布、构成、走向及其时代、自然与人文环境、保护与管理现状等基础资料。

长城资源调查工作共有三大阶段:2007年4月到2008年12月,完成全国明长城的田野调查与测量;2009年1月到12月,完成秦汉长城的调查与测量;2010年1月到12月,完成其他时代长城的调查与测量。

山西明长城的家底

历时一年两个月,田野调查涉及我省6个市28个县(市、区)和与河北省交界的5个县,我省明长城资源家底基本摸清。

明代长城是一个严密的防御体系,由墙体、关堡、烽火台、敌台、马面等构成了信息传递与战争防御的交相呼应的网络。城墙,有土墙、石墙、砖墙三大类,还有山险、山险墙、木障墙、界壕等几种。墙体上有附属设施,如城墙顶部的垛口墙、女墙、射孔、排水设施等,骑墙或倚墙而建的敌台、马面等,作为通道的城门等。关,倚托于长城墙体的筑有城墙的屯兵地;堡,与长城墙体不相连的筑有城墙的屯兵地或居住地;烽火台,是长城沿线及向内地通过燃烟点火传递重要信息的高台。

初步统计,共调查明长城墙体783.34公里、关堡322座、敌台959座、马面570座、烽火台1886座、采石场12处、马市3座、挡马墙2处、碑碣15通、戍卒墓地1处、水关(门)1座、壕沟20条、居住址4处、居住址群3组、其他10座。

长城防御的不仅是战争

赵杰负责的山西省长城资源调查四队,主要工作区域是山西与河北交界一线。他们首先依据历史文献及以前的调查成果圈定调查范围,然后对照影像图、当地文物部门资料和乡民介绍确定调查地点。

赵杰说:“这个区域内,明长城大多是土石混筑而成的石墙。由于地处险峻的太行山之中,倚山为险也是本区域长城的重要特点,还有一些将自然险要人为加工形成的山险墙。调查中,因为太行山山势险峻,所以我们无法始终沿山体脊线向前挺进,但是凡是影像图上显示有可能是长城墙体的,或道听途说的,或远远望去有些像的,我们也必定实地调查。”

宁可多跑冤枉路,也不能错过一分长城,队员们调查中颇多意外收获。他们在昔阳县马岭关关门附近,发现一块石碑碑文上有“无何虏还”四个字,又在左权县黄泽关堡内的一块石碑上发现“以验往来诚伪之人”之句。赵杰说:“这些发现使我们对于明代长城的防御对象与防御性质,有了一些新的认识。碑文说明,明代在太行山一线修筑长城,首先还是用于防御蒙古族东进的,同时检查过往行人、防止匪盗也是长城的重要作用。大致从昔阳县和赞黄县以北,可以说防御蒙古族东进为主要性质;以南,则兼有检查防匪的作用。长城并不是只有在打仗时,才派得上用场。”

野外考察发现新大陆

当调查队一行来到左权县盘垴村时,眼前的情景让大家感慨万千。这里是黄泽关关堡所在地,关堡占地15000平方米,周长560米的方圆之地内,一共住着四五户,十余口人,村民的房子倚长城而建。赵杰说,“建房要一定会对城墙做一定修整,使长城墙体本身遭到破坏。”队员推测,城墙以前可能有包砖,绝不像现在这样。为了扩大耕地,村民还在城堡里开辟出地用作农田。关门在堡南数百米,现在只遗存小段石墙,原有石券拱门,今已荡然无存。据村民介绍,门上原有一块匾,“文革”时将关门和匾毁坏了。

队员们进入堡内时,正好刚过农历十五,一座新修的庙前炮皮散落一地,看得出这里初一、十五的热闹场面,而队员达到的那天只有一位老太太正在那里捡炮纸。散落在庙宇前方的石碑基座,被村民当作了放炮的支架,上面被炸得留下一层黑色的炮灰。

当队员们走进这座供奉着各教诸神的庙宇,一座立在一旁的石碑令大家精神为之一振,碑上十分罕见地刻着地图。赵杰说:“碑上刻字的同时,还完整地刻有黄泽关堡的建筑布局,以前发现的都是文字描述,这块“新修十八盘并天井郊城堡图”碑是长城沿线唯一的一块刻有堡建筑布局的碑刻。它属于国宝级文物!”队员们通过石碑判断,这座庙宇是明朝的十八碑巡检司所在,现在的面貌是上个世纪80年代翻修而成的。另外,这座现代庙宇附近还发现了10块石碑。

见到这些景象,赵杰他们更觉得明长城的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

要命的开发性破坏

自1961年起,国务院分期分批将山海关、八达岭、雁门关等长城段落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然而,山西境内大段的长城却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都不是,长城仍然面临着相当严重的人为和自然破坏的威胁。

赵杰举了棋盘山风景区为例,不合理的开发是对长城最大的破坏。调查队到达棋盘山景区时,见到这段长城基本为现代重修,分布于佛祖峰和棋盘山之间的山脊上,全长约209米。墙体中部有一座现代重修的关门,一侧匾额写“冀晋锁钥”,一侧写“太行佛国”。“这座长城在景区导游图中被称为‘魏长城’。”赵杰无可奈何地笑笑。

他说,棋盘山景区的山沟中有一座名为段岭关的关堡,应是明代长城防御体系的一部分。可惜的是关堡在2004年的洪水中被冲毁,重修时利用了旧关残存的一部分门洞和墙体,但是进行了加高、加厚和加固,已很难辨认出原有城墙。在关门南侧仍残存部分原有墙体,但是保存很差。通观棋盘山景区内的墙体和关堡,虽然村民均说此处原有长城遗迹,但是由于不当修复,不仅遗迹受到彻底破坏,而且新修的长城也有碍观瞻。

另外,我省其他朝代长城资源田野调查活动将于2009年4月全面铺开,全部调查任务将于2010年12月结束。届时,我省各朝代长城全部家底将公布于世。

责任编辑:zhaosh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