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闹市工地挖出明代五人墓 尸骨仍清晰可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墓室位置紧靠新建筑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五个墓葬一字排开,其中墓主人的墓室(有人蹲处)里,棺木外表都还完整,墓主人的发髻发簪也还保存着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墓室里棺材后的一块木板上,“明显考后园魏公柩”几个字清晰可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墓主人的墓室保存完好,连尸骨都看得清清楚楚

福州工业路一工地在施工时发现一座五人合葬的明代古墓,距今已有四百余年。昨日,考古人员清理出了墓主人的尸骨,初步估计五人关系为父母及儿子、媳妇。

这座墓葬是在上月底发现的,当时工地正在施工,以前这里盖的都是民房,地基不深,建房时挖地基都没挖到古墓,如今这里要盖高楼,地基要挖深,使得古墓露出真容。记者昨日在现场看到,在厚约1米的三合土(古代用米浆、石灰和泥土混合制作的一种土,起凝固作用,类似于现代的水泥)包裹下,露出5个大小一样的墓室。墓室均已被打开,文物工作人员正在清理正中间墓室,这个墓两侧的四个墓葬基本空了,连棺木都腐烂了,只有正中这个墓主人的墓葬的棺材似乎还是完整的,可考古人员试着搬动棺材板时,才发现木头早已腐烂,只留下一层漆皮。

专家告诉记者说,这副棺材外面原来刷有很厚的漆皮,是用瓷片、陶片磨成粉与漆混合刷在棺材上,黏合性很强,即使里面的棺材板完全腐烂,外面的漆皮也保存较好。

“木板上面有字!”在清理到尸骨头部时,工作人员在一块较完整的木板上发现了几个金色的字。虽然木板已破损,但“明显考后园魏公柩”几个字还是清晰可见。虽然只有8个字,但从这里可了解到墓主人的身份,姓魏名后园,“显考”是儿子对父亲的尊称。

清理到墓主人头骨时,考古人员发现头发还在,发髻也还在,头发上还有根金属发簪,但已断裂不完整。专家说,这对研究明代男子的发式有很大帮助。清理到棺材最下面时,两个带有汉字的圆饼形东西出现了,上面分别刻着“堂”字和“玉”字。专家说,这是“棺材垫”,是陶制的,一般是4个,为“金玉满堂”4个字。

专家说,这个五人墓葬构造严谨,墓穴用青砖做券顶(顶部呈拱形的建筑),墓室门口用石板盖着,整个墓外围包裹近1米厚的三合土,这对了解明代福州墓葬结构有很大帮助。从出土的钱币来看,这是座明代嘉靖年间的墓葬,五人分别葬于不同年代,可只有正中间的墓室还留有棺材。在左侧三个墓室墙上写有金色的“福”字,右侧两个墓室则写着“寿”字。此外,古墓还出土了镇墓的铁牛,但腐蚀破损严重。

责任编辑:zhaosh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