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报恩寺三套取塔方案均被否 塔王暂时不取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目前三套取塔方案都因会伤及文物遭否决,国家文物局局长明赴南京指导开宝。

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出土的铁函是全国最大的,看起来像现代人用的冰柜:1.3米高,边长0.5米,比唐代皇家寺庙法门寺地宫的铁函还要大;铁函内是全世界最大的鎏金七宝阿育王塔,高1.1米,边长0.48米,比杭州雷峰塔地宫的鎏金阿育王塔高3倍。

当鎏金塔王被放置到铁函中,2厘米的宽度之差,被近千年的岁月抹去了距离…… 20天过去了,虽然盖在塔刹上的锦缎被掀起,但鎏金塔王至今还没有走出“老家”。

那么,鎏金“塔王”将何去何从?记者了解到,国家文物局作出了具体的要求:为了确保文物安全,塔王不要急于取出来!明天,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将亲自莅临南京,指导长干寺铁函开宝工作。

铁函锦缎也是文物不能伤

公元1011年,为了让后人找不到圣物,演化大师可政和尚和助手们挖了一个6米多深的地宫,一层黄土一层石头夯实,足足夯了26层。为了让塔王能够不受打搅,可政和尚将其放在了一个几乎和塔王一样高大的铁函内。

千年之后,这果真成了一个难题。鎏金七宝阿育王塔塔刹的山花焦叶紧紧卡在了铁函边缘,加上盖在上面的锦缎,经过近千年的演变,锦缎、“塔王”、铁函成了分不开的一个整体。

直到现在,专家都只能看到塔刹,却看不到塔身和塔基。如此严丝合缝,文物专家们在连连称奇的同时,又烦恼不已:该怎么让“塔王”安全走出千年老家呢?这个棘手的问题,交给了晨光机械厂的专家们。

昨天,记者了解到,晨光厂专家的方案均遭到了否决,原因是:不管哪一套方案都会伤了文物。

三套方案被否决原因

方案一:设计一种精密仪器,然后把这种仪器放入铁函中,让塔和铁函一点点分离。

文物专家们质疑:这种仪器该怎么设计呢?由于锦缎、“塔王”、铁函三种文物已经成了一个整体,仪器放在铁函中,虽然不会破坏铁函,也不会破坏“塔王”,但会破坏了锦缎,因为“塔王”和铁函之间的2厘米,就是被锦缎给“堵”上的。

方案二:在铁函底部打4个洞,而后,通过这4个洞,放入特殊设备,把“塔王”从铁函底部一点点往上顶,一直到能够安全取出。

专家认为,如果从上面直接取,由于鎏金七宝阿育王塔是一部分一部分拼接的,肯定会让其散架,所以得从底部往上取。但这套方案的缺点是:破坏了千年铁函,但铁函也是国宝。

方案三:直接把铁函的底部锯掉,从塔基把塔王取出。

文物专家认为,这套方案也是直接破坏了铁函,行不通。

国家文物局:塔王暂时不取

文物安全第一,不能冒进!国家文物局对长干寺地宫出土的文物高度重视。国家文物局指出:为了确保千年国宝不受伤,塔王不着急取出,可以在铁函内再住一段时间,直到有关方面想出最精细的方案。

“‘塔王’在铁函内还是相对安全的。铁函被放置在一个恒温恒湿的库房内,里面没有紫外线,不受到任何干扰,还可以输入惰性气体,防止被氧化。”南京博物院文物修复专家奚三彩说,让“塔王”依然住在铁函内是目前非常稳妥的方法。

尽管如此,有关方面依然在努力,专家们正在对铁函的尺寸、重量进行细细测算,通过最细致、精密的测算后,重新设计一套两全其美的办法。

责任编辑:zhaosh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