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墓葬发掘证实巴文化变迁

日前,从正在重庆市涪陵区从事考古发掘工作的山东大学考古队传来好消息,考古队从两座保存完好的战国和西汉时期的墓葬中发掘出土40余件青铜器和20余件玉器,为古代巴国和西汉巴渝地区的历史文化研究提供了一批珍贵实物资料。这是山大东方考古研究中心继重庆万州余家坝重要发现之后在三峡考古中的又一重要收获。

此次已经发掘的这两座墓葬规格都相当高。属于战国时代的4号墓,共出土了包括鼎、釜、盒、钫、壶、盆、盘、匜、剑和带钩在内的十余件青铜器和一组陶器以及精美玉饰,并发现有殉马现象。这一地区在战国时代属于巴人和巴国的领地,4号墓的墓主人应该是巴国的一位高级贵族。出土的陶器是典型的当地风格的器物,而青铜器中,既有体现当地风格的釜、钫、盆等器物,又有颇具楚国特点的鼎、壶、剑、带钩等青铜器,是华夏文明由多元向一体转变过程的生动体现。属于西汉早期的3号墓墓圹面积超过20平方米,葬具为一棺一椁,还有专门放置随葬器物的头箱。该墓所出土的青铜器和玉器更为精美,青铜器有钫、盉、釜、甑、盘和铜镜等,玉器则有璜、龙形佩和串饰等。其中,少量青铜器如钫、釜等仍然保留了巴人传统风格,但更多的器物则体现了汉王朝大一统局面之下南北共同的时代风格。其中,一组由铜璜、铜铃和料珠等20余件器物组成的棺饰,是研究汉代贵族丧葬制度十分难得的考古资料。

据主持该项考古发掘的方辉教授介绍,此次发掘工作是东方考古研究中心受重庆市三峡建设委员会委托而进行的抢救性发掘。遗址坐落在重庆市涪陵区针织厂旧址之上,位于乌江与长江交汇口处,海拔高度为175米左右。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针织厂修建时曾在此发现过两座西汉古墓,从而引起文物部门的注意。(光明日报 赵秋丽 李志臣 王迪)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