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考古团队揭秘“绿色撒哈拉”

一个国际考古学家小组8月14日在华盛顿报告说,他们在非洲的撒哈拉沙漠中发现了规模很大的石器时代墓葬群。大量考古证据向人们展示了距今1万年至4000年间的“绿色撒哈拉”。

小组负责人美国芝加哥大学科学家保罗·塞雷诺在美国国家地理学会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这片大型墓葬群位于尼日尔境内的撒哈拉沙漠中,初步发现的单个墓葬多达200处。他们在几处墓葬中发现了人和动物的骨骼化石及生产生活器具,其数量之多在撒哈拉沙漠地区前所未有,其中的动物化石还包括一些大型鱼类和鳄鱼的化石。各种证据表明,那时人们生活在水草丰茂的环境中,很多动物在这里繁衍,堪称撒哈拉地区历史上的“绿色时期”。

考古发现,这些墓葬分散在一处古湖泊周边。但从出土的人类骨骼、器物等的特点分析,墓中埋葬的是先后生活在这一水域,相隔约1000年的两个不同文化时期的人类。其中,较早时期的文化大概距今1万年至8000年,较晚时期的文化距今约7000年至4500年。

在较早文化时期,人们以野外狩猎为生。当时正处于已知的撒哈拉历史上最湿润的时期,考古人员还找到一些器具残片,说明当时人们会用长木鱼叉捕鱼。这一时期的人们由于从事野外捕猎等活动,体型高大,有的身高甚至超过1.8米。但是,他们在死后埋葬时都被摆放成紧紧蜷缩状,只有通过计算骨骼后,才发现他们个头不矮。

较晚文化时期已经到了“绿色撒哈拉”的后期,人们的生存方式更加多样化。考古发现了他们打猎、捕鱼、放牧的证据。墓葬中有珠宝首饰等随葬品,某墓穴中的女性胳膊上戴着用河马牙雕刻而成的镯子,在另一处墓穴中,一个女人和两个孩子保持着紧紧相拥的姿势。

令专家感兴趣的是,前后两个不同文化时期的人们为何相隔千年却偏巧生存在同一区域,墓地也建在一处,而且似乎丝毫没有破坏先建的墓地。

责任编辑:zhaosh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