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石墓志铭“亮相” 高坟墩身份有了文字证明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为发现的墓志铭的“封面”。

17日下午,一个偶然的机会,记者在黄埭高坟墩西南方向的东桥老街上,发现了一块来自高坟墩的墓志铭,据称这块墓志铭是1981年前后从高坟墩清理出的。这块墓志铭的突然现身为高坟墩考古现场只出器物、不见文字的“历史”划上了句号;其明确的文字资料第一次证实了高坟墩在清乾隆朝时的家族墓地身份。

陪同记者找到这块墓志铭的黄埭文化站站长顾建男回忆道,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起,高坟墩就在诸如大炼钢铁等运动中被不断地“修理”着,“在上面取取土、种种田是经常的事儿。”大约在1981年时,又到高坟墩上“动土”的农人发现了那个一组两块的墓志铭。出土时据说一块在上,一块在下,人们把墓志铭运至当时东桥乡河北街的乡政府大院里,一放就是20多年。

躺在地上的墓志铭是两块60厘米见方、高18厘米的大青石。一块是分四行篆书的“皇清敕授儒林郎储赠中宪大夫静齐唐公墓志铭”,出土时在这块青石之下的第二块则是墓志铭的正文部分。 20多年的风吹雨打,正文部分娟秀的小楷虽然还能看清大半,但漫漶处也不少。几经寻找,记者终于发现墓志铭的作者竟然是乾隆朝大名鼎鼎的高官、名士沈德潜!能请到为乾隆帝捉刀代笔写诗的沈德潜撰写墓志铭,想来这位唐静齐应非凡人。从其后的文字大约看出,唐静齐及其妻、妾、子俱埋葬在高坟墩。

对高坟墩到底埋有何人一直流传着各种各样的说法,这块墓志铭明确的文字资料第一次证实了高坟墩在清朝时的家族墓地身份,只是由于墓志铭与高坟墩分别了20多年,此前考古挖掘时发现的一些明清墓葬中有没有唐氏一族,可能已经难以查证了。“我们马上会把这块墓志铭运回文化站的。”顾建男表示。

责任编辑:zhaosh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