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发现4500年前人骨 有助破解史前先民DNA

高山古城遗址发现的成人土坑墓-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高山古城遗址发现的成人土坑墓(图片转自四川在线)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17日宣布,该单位在对成都大邑县高山古城遗址的调查和发掘工作中,发现距今约4500年前的史前墓地,墓中人骨保存状况良好,有助于破解史前先民DNA,此外还发现象牙手镯等珍贵遗物。

 

  2012年以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高山古城遗址内外区域进行了总面积近200万平方米的考古勘探。截至目前已清理墓葬89座、人祭坑1座。墓地中的墓葬均为竖穴土坑墓,人骨遗骸保存状况良好,但扭曲变形严重,似乎经外力绑缚所致。葬式包括仰身直肢葬、曲肢葬、俯身葬等;墓主以未成年人居多,成人墓较少。

 

  据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高山古城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周志清介绍,本次发现的墓地年代至少在4500年以上,且延续时间长,分布密集,葬式丰富,人骨遗骸保存完好,是目前成都平原年代最早和最为完整的史前墓地。

 

  “这次发现的墓地人骨位置在地下水以下,被隔绝了空气,因此保存较为完整,这是整个中国南方都少见的。它有助于探索新石器时期古代居民的生长发育、营养情况、口腔疾患、食谱结构等问题,为开展新石器时代古人口学、古人种学、古病理学、DNA测试分析等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考古资料,有助于认识长江上游史前先民的体制结构特征。”周志清说。

 

  此外,墓地出土遗物的数量或种类都很丰富,以石器和陶器数量最多。

 

  “此次出土的泥质黑皮陶器制作精美,品质好于宝墩文化一期其他遗址。更难得的是,我们在一个小孩遗骨的手臂上发现两个象牙手镯,这是成都平原目前发现最早的象牙制品,早于金沙和三星堆发现的象牙制品,”周志清告诉记者。

 

  周志清认为,人祭坑和象牙手镯等珍贵质料遗物的发现,表明了当时社会结构的分层和复杂化已经形成,将推进史前社会复杂化进程的研究。

 

  高山古城遗址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原三岔镇赵庵村古城埂,其平面大致呈长方形,面积约34.4万平方米。年代早于目前已发现的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属宝墩文化一期遗存。此次高山古城遗址的发掘将进一步完善长江上游新石器晚期文化的分期,为研究长江上游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渊源与发展演变规律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