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台商代遗址惨遭施工破坏 惊现瓦罐、尸骨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化层被严重破坏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经常有人来这里拾文物碎片

■凤凰台工地上惊现大量瓦罐、尸骨■文物专家初步认定为商代遗存■不少人前来寻宝,文物流失、破坏严重

阅读提示

郑州城中村改造,陇海路与未来路交叉口附近的凤凰台村下挖出众多文物、尸骨。昨天,记者邀专家前往,初步认定此处为3000年前商代遗址,且该遗址的发现对商代帝王陵的寻找意义重大,但遗憾的是,该遗址不少区域已惨遭施工破坏。

事件:施工现场散落着文物

“你们快来看看吧,凤凰台施工工地挖出的许多文物都被人卖掉了。”昨天,记者接到举报称,正在改造的都市村庄凤凰台村施工现场挖出了不少瓦罐和陶器,许多人在现场拾碎片,还有人在买卖完整的瓦罐和陶器。

“我是个文物爱好者,感觉这些文物至少是汉代以前的东西,被糟蹋了真可惜呀。”举报的市民对记者说。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凤凰台村施工现场,发现凤凰台村已经被夷为平地,几百亩大的一块空地被围墙包围,几个钻机和数辆挖掘机正在轰鸣着施工,空地上已被挖出了几个鱼塘大小的深坑,大雨过后,坑里都是积水。大坑的周围是黑色的泥土,而在黑色的泥土上面随处可见的是人的尸骨和陶器的碎片。

在一个大坑的旁边,几个人正在土堆上挑选瓦片和陶器的残片,一个小伙子找到了一个像香蕉一样的陶器,看得出这是三脚鼎的一个脚,他在水里仔细洗净,放进了自己的口袋中。一位老者把一个陶盆的残片装进了自己携带的布袋中。“这可都是宝贝呀!”老者对记者说。

“自从一个月前这个地方挖出东西后,天天都有人来这个地方寻宝,还有不少人把挖出的东西卖了,一个罐就能卖好几百块钱呢!不过,俺这些打工的都不识货。”在工地现场,一名工人有点遗憾地对记者说,经常有人来这里收购这些文物,一收就是好多。

另一个工人指着旁边的一个大坑告诉记者,这个坑中至少挖出了几百个瓦罐,而在另外一个坑中则挖出了大量的尸骨。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为工地上随处可见的文物 记者 平伟 摄

专家:被破坏的是商代遗址

凤凰台是一个充满传奇的名字,在凤凰台村子下面究竟埋着一个怎样的世界?凤凰台村子下面挖出的东西到底是什么级别的文物?昨天下午,记者联系郑州市文物局考古研究院,听完记者介绍的情况,该院的考古专家丁先生急忙赶到了现场。

从众多的瓦片中,丁先生拿出多块反复观察,并仔细察看了周围的地形和挖出的尸骨。“瓦罐和陶器的特征都是商代的,你们看到的黑土是这个地方的文化层,厚而众多的文化层说明这个地方是一个非常大的商代遗址。”看完现场丁先生对记者说。

“商代在郑州建都近300年,我们找到了商城的遗址,但是一直没有找到商代帝王陵墓的地址,这个地方离商城很近,说不定我们能从这个遗址中找到帝王陵的线索,凤凰台是个‘台’,说明这个地方一直很高,这是不是和帝王陵有着某种关系呢?”丁先生说,在商城遗址的东南不远处发现这处规模巨大的遗址,其价值绝非一般。

“这个遗址被施工破坏了,太可惜了。”蹲在坑边,丁先生一个劲儿地叹惜,他拾起旁边的几个陶片,放在手中接在一起,竟是一个陶器的一半,而从纹理上不难看出,这些陶片都是最近几天才被打碎的。

“这个地方肯定被人挖过了,不知道有多少东西被弄走了呢。”站在一堆尸骨边,丁先生唏嘘不已。旁边的一位工人向他介绍,很多东西都被挖掘机挖碎了,还有一些破碎的东西挖出后,就被拉土方的车拉到别处填坑了。

追责:谁为遭破坏遗址负责?

3000年遗址遭施工破坏该谁负责?丁先生勘察现场时,旁边仍是轰鸣的施工机械,记者询问多名施工人员,但都未问出在此施工企业的名字。

记者了解到,国家文物法第二十九条明文规定:“进行大型基本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当事先报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组织从事考古发掘的单位在工程范围内有可能埋藏文物的地方进行考古调查、勘探。”

该条还明文规定:“考古调查、勘探中发现文物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根据文物保护的要求会同建设单位共同商定保护措施;遇有重要发现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及时报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处理。”

那么该遗址遭到破坏究竟是施工单位在施工前未按照法律规定进行调查和勘探,还是施工单位汇报后文物行政管理部门未尽职责呢?让人遗憾的是,虽然众多文物都被破坏,但施工单位的挖掘机并未停止,在这个地方施工的又是哪个企业呢?

昨天傍晚,记者拨打郑州市文物局稽查大队队长王新生的手机,听完记者的讲述,王新生十分重视:“感谢你给我们提供线索,我马上让稽查队负责该项工作的同志与你联系。”

稽查队副队长孙景兰很快给记者回了电话:“现在天黑了看不清现场,明天上午一上班,我们就组织有关人员赶到工地进行检查!”

责任编辑:zhaosh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