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世界最早“火箭兵”?泸县宋墓石刻再爆消息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被列入2002年全国重大考古发现之一的泸县宋墓石刻日前再次爆出消息:主持国家文化部艺术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四川南部南宋墓葬群石刻艺术研究”项目的重庆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张春新教授日前发表论文宣称,在泸县青龙镇3号宋墓石刻中,发现了“中国最早的火箭兵”形象。如果这一发现得到证实,中国火兵器实物形象的记载将提前200年。

经过两年的研究,重庆大学张春新教授发现:在青龙镇3号宋墓石刻中,墓室左侧的武士造像甲胄披挂,左手握龙头装饰的板斧,右手抓住一个面目狰狞的小鬼,威严地守护着墓门。他的右肩背挂着一个箭箙,里面装有三支箭,箭羽朝上,箭簇向下。而右侧的武士则左手执弓,右手提着一支羽箭,他的右肩同样背挂着一个类似箭箙的东西。不同的是,这个器物为龙头造型,插在里面的3支箭均箭簇朝上。

张春新认为,箭簇朝上插在箭箙里,不符合射箭作战的人机工程学原理。“射箭者抽出箭后还要翻转一次搭在弓上射击,延误战机。因此所有的箭都是箭簇朝下装在箭箙里的。”在同一座墓室门口,两个武士身上背着不同的装箭器具,肯定不是造像的疏忽或错误,而是当时使用的不同武器。那么,这个武器究竟是什么呢?

经过对南宋兵器史料的研究,张春新发现,南宋已经出现了一种名叫“赣筒”的射击装置,是后来的“突火枪”的前身。他认为,这个武士身背的就是史书上记载的“赣筒”管状火器。这种火器是以管内火药燃烧后产生动力,将筒内的多支箭射出,比起弓箭来具有较大的杀伤力和准确性。由于一直缺乏图片或实物资料,这种神秘的火器究竟是何模样至今还是个谜。

据张春新介绍,他已将这一发现和自己的观点交予国内军械和兵器史专家探讨。近日,张春新以《四川泸县南宋墓葬石刻中火器造型初探》为题,向学术界公布了自己的这一研究成果。张春新称,泸县青龙镇3号宋墓石刻中武身背的火器是目前在考古活动中发现的我国最早石刻火器形象,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石刻火器实物形象。这个身背火药射箭装置的武士堪称世界最早的“火箭兵”。

责任编辑:zhaosh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