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陀寺公园工地上挖出了“宝贝”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从弥陀寺主殿正门内侧地面上发现的完整石碑。记者 李忠 摄

 

  三块清朝时期的精美石头挖出来了!西湖区迎G20峰会重点工程——弥陀寺公园进入收尾阶段时,工地里传来意外惊喜。

 

  昨天上午,来自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的专家郑殿芳到现场一探究竟。

 

  在弥陀寺的正殿——大佛殿,三块被发现的石头被原地保护了起来。一块位于大殿正中央,一块位于西南角,还有一块在东南角。

 

  用尺子量了量,三块石头均长1.8米,宽1.2米。

 

  正中央的石头被发现时,几乎没什么破损,石头四周有一些回纹。

 

  东南角、西南角的两块石头,表面图案更好看些,除了四周有纹路外,中间还有一个脸盆大小的莲花浮雕。只是遗憾的是,东南角的石头被发现时已经破碎,共有10多块不规则的碎片,大一点也不过A4纸大小。

 

  据了解,上周五,工人师傅在敲开水泥地面时,在正殿中央,挖出了一块大石头,两天后,工人师傅又在西南角、东南角,相继发现另两块石头。工人师傅小心翼翼抹去石头周围的泥土,进行原地保护。

 

  “三块石头,应该是寺庙铺在地上的拜石。从石头的纹路、材质等判断,很有可能是清朝时期流传至今的。”郑殿芳在端详半天后分析说。

 

  据了解,弥陀寺建于清光绪四年(1878年),在清末、民国初年是杭州四大寺院之一,另三处分别是云林禅寺、净慈禅寺、法喜禅寺。

 

  郑殿芳初步分析,中间的这块石头应该是正殿兴建之初就有的铺地石,另两块石头,很有可能是从别处移到这儿的。

 

  “解放后,弥陀寺遭破坏曾办过学校、工厂,有可能那个时候被人移到现在这个位置的。”

 

  郑殿芳表示,作为弥陀寺的附属文物,三块石头的发现,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弥陀寺公园项目负责人、来自西湖区住建局的计宏表示,中间那块石头,考虑在下面垫一块木板,进行原地保护。另两块石头,位于正殿过道上,是参观人流必经处,考虑移到别处妥善保护。

 

  此外,弥陀寺南面,有一面高5米、长24米的摩崖石刻,上刻有1966个字的经文,具有较高的佛教历史价值。

 

  摩崖石刻的清理保护也备受关注。“摩崖石刻已经安装了保护套,防风化,也防酸雨。”计宏说。

 

  保护套,其实就是在石刻的顶部建了一个有翘角的屋檐,长28.6米,高7米,将整面摩崖石刻保护起来。

 

  接下来,还会请专业人士清除摩崖石刻表面的青苔、沙浆等,并给墙面涂上防氧化的保护剂。

 

  据介绍,弥陀寺公园历史建筑部分已进入门窗安装阶段,截至3月底将完成90%的工程量。到4月底,弥陀寺公园将正式对外开放,届时市民可以一睹这些“宝贝”的风采了。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