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石楼文物保护困难大 “要想富挖古墓”成顺口溜
地处黄河中游的石楼县属于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龙山文化遗迹、仰韶文化遗迹以及新石器遗址都集中在这里,正是由于历史悠久,当地古墓葬星罗棋布。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这里出土了大量的文物,但是由于经济条件和对文物保护的意识差,加之一些不法分子对古墓的盗掘和破坏,使得这里的文物保护现状令人担忧。
石楼县地处黄河中游,属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郭沫若用甲骨文考证,认为这里可能就是商代的鬼方,正是历史悠久,使得石楼县的各种古墓葬星罗棋布。从1953年至今的几十年里,这里先后发掘出数百件春秋时期和汉代的铜器,龙山文化遗迹、仰韶文化遗迹、新石器遗址和商代墓葬、汉代遗址等都云集在这里。
丰富的文物遗址和大量的出土文物向世人展示着这里曾经的辉煌,但是由于经济条件差,这些文物不得不被借到省、市两级博物馆保存。在调查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根据相关规定:文物一般借展3年以后就应该收回原处,但如今借展8年多了,这批文物仍然在吕梁市博物馆陈列。因为,虽然2004年石楼县就将县文管所升格为文物旅游局,但是今天石楼县的文物保护现状仍然不容乐观,如今他们还是在商业局租来的两间办公室里办公,由于没有条件对文物进行保管,一度时期,一些重点文物只能放在石楼县的看守所里进行保管。
那么,石楼县现在的文物保护条件是怎样的呢?记者跟随现任石楼县文管所所长李大庆来到了文管所库房,看到的情况更加令人担忧。由于文物库需要24小时专人看守,而文管所又没有足够的人员,李大庆不得不把家安在了文管所,一家人的吃住就在文物库房外面的房间。就在记者准备进入文物的保管库查看文物的保护现状时,才得知今天停电了,李大庆不得不点起了一支蜡烛。
那么,石楼县的文物保管库房究竟离国家的规定要求还有多远呢?一个标准的文物保管库又应该具备哪些条件呢?让李大庆担心的还不仅仅是这些保存在库房里的文物,一些地上文物的现状也一直让他忧心忡忡。
记者:我现在所在的位置就是位于石楼县兴东垣村的一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岳庙,因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保护,我们可以看到这里可以说是到处杂草横生,而且建筑已经开始倒塌。
作为全国现存的为数不多的古寺庙建筑,建筑面积占地2800平方米的东岳庙的大殿结构以及殿内36平方米的壁画都有着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2003年,东岳庙被列入了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是记者看到,和很多破损的建筑一样,不少壁画也遭到了严重的损坏。那么,这里的文物就没有人来管理吗?
在这次调查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对于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都有着严格的规定,国家每年都会定期对这些单位进行修缮和保护。那么,作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东岳庙为什么会遭到如此大的破坏呢?这位文保组长告诉记者,由于没有保护维修资金,对于这里的保护他们也无能为力,只能依靠每年一次的庙会的收入来进行简单的维修。
就在记者对东岳庙的保护情况进行调查了解的时候,村民又告诉记者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在记者到达东岳庙的前一天,也就是5月16日晚上这里也遭到了盗贼的洗劫。这位村民告诉记者,最近一段时间盗贼频繁地到这里来偷盗,就在前几天,位于寺庙大殿门口的一口宋代大钟被盗贼偷走了。
记者:“要想富,挖古墓,一夜成为万元户”,这是在石楼县广为流传的一句顺口溜,由于石楼县是“全国三个殷商出土方国之一”,这里埋藏了大量的地下文物,所以石楼县的一些人就把挖掘古墓作为自己致富的一条途径,那么我旁边的就是一座刚刚被盗挖的古墓,我们从土地上可以看到,这些土都还是非常潮湿的,可以看出这个古墓是刚刚被盗挖的。
记者看到,这些土堆上还散落着一些尸骨,而在距离这座墓葬不到15米的地方,同样有一座古墓也刚刚被盗挖不久,这一点从一位村民的口中也得到了证实。在调查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由于地下文物交易市场异常猖獗,加之一些人“挖了墓子赚了票子”仍然安然无恙,暴富的神话开始渐渐地吸引着这个贫困地区的百姓。
调查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以贫穷闻名的石楼县因为不断发掘出重量级的地下文物成了众多文物贩子和文物收藏家觊觎的对象,地下文物交易市场异常猖獗。2005年发生的一起文物大案,墓葬位于石楼县义牒镇,墓中有53件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后据考古专家的鉴定,这个墓的主人就是姜子牙本人,但是由于墓地现场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当时的下葬习俗已经能显示当时风土人情的重要见证已经不复存在。
丰富的文物遗址和大量的出土文物向世人展示着石楼县曾经的辉煌,作为记载历史的载体,文物不仅仅是一种物质财富,更多的是一种文明的象征,文物一旦遭到破坏就不可再生,历史的见证是用任何金钱都无法修复的,石楼县大量文物的被毁被盗表明这里的文物保护环境还有不小的问题,文物保护经费的落实、盗毁文物行为的打击还都需要当地政府部门,特别是公安、文物管理等部门下大力气加以解决,防止我们珍贵的文物继续遭受流失和破坏的厄运。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