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河湾考古新发现 再现150万年前古人类取食场面

  被誉为“东方人类的故乡”的泥河湾盆地又有新发现,该遗址新近发掘的多种动物化石残块与人工石制品再现了150万年前古人类在泥河湾古湖边缘取食的场面。

  这一用餐场面发现于距今约150至160万年的石沟遗址。26日举行的泥河湾东方人类探源工程2015年工作汇报会上,石沟遗址考古发掘领队、泥河湾考古研究院副教授赵海龙介绍了有关情况。

  据介绍,遗址中出土的犀牛、马、羊等动物骨骼密集而杂乱,既有完整骨骼,又有大量残片,同时还发现动物化石和人工石制品共生的现象,其中2件石片和1件石核能够拼对起来,“这是人类就地连续加工石器的明显证据”,赵海龙说,此处再现了当时古人类一边加工石器一边从动物残骸上取肉为食的生动场面。

  出土的几十件人工石制品中既包含粗质原料加工而成的临时性工具,还包括用燧石等优质原料精细加工的小型刮削器。

  150万年前是谁猎杀了犀牛、马、羊等动物?会是人类吗?赵海龙称,早期直立人阶段,人类是否具有猎杀大型哺乳动物的能力一直是学术界争议的问题之一,而人类在发明火之前一直处于食用生腐肉和植物资源的阶段,目前石沟遗址附近尚未发现能够直接猎杀大型活体动物的工具,因此怀疑他们极可能是直接享用已然死亡了的大型动物,而杀死这些动物的极可能是那些生活在第四纪早期的更加凶猛的食肉类哺乳动物。

  遗址中还出土了疑似鬣狗的粪便化石,在一些残碎的动物骨片上还有大量鬣狗等动物咬碎骨骼后留下的牙齿痕迹,赵海龙说,说明古人类和鬣狗等食腐动物都在此取食过,可见当时古人类生存压力之大。

  早在2002年,考古学家曾在泥河湾马圈沟遗址发掘出200万年前人类餐食大象的场景,勾画出了远古人类集体进食的场面。赵海龙表示,此次在石沟遗址发现的古人类用餐场面,对分析反映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行为的石器加工工业、石器原料产源以及获取食物资源的具体方式等研究都有重要意义,也为在泥河湾地区寻找“直立人”甚至“能人”提供了重要线索。

  泥河湾是世界最早的人类发源地之一,遗址群分布在河北省张家口市阳原县桑干河两岸,因具有国际地质考古界公认的第四纪标准地层、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和人类旧石器遗迹而闻名于世。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