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考古所公布2015年度考古新发现

  昨日,辽宁省考古所在2015年度辽宁省考古业务汇报会上,公布了2015年度的考古新发现。

  “丹东一号”基本确定为“致远”舰

  “丹东一号”沉船水下考古开始于2013年。2015年8月至10月,相关部门发掘发现120多件文物,同时,沉船舰体两侧均有发现“致远舰”采用过的方形舷窗,左舷3个,右舷1个,并在左舷前部发现两个带“致远”篆书的瓷盘。据此,“丹东一号”基本确定为清北洋水师“致远”舰。

  康平辽墓主人推测为契丹贵族

  因群众举报盗墓,沈阳市康平县张家窑林场10号辽墓走进公众视线,2014年12月——2015年1月,沈阳文物考古部门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发掘显示,该墓为一座近方形石筑券顶单室墓,由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组成。墓主人的葬具为木棺,骨殖上着银丝网络,头北脚南,头部戴银鎏金面具。随葬品多出土于墓室及甬道内,有银质马鞍桥、绿釉鸡冠壶、白瓷碗、篦齿纹陶壶、磨石、铁剑、铁灯、铜鎏金马具及铁马镫等。墓室西北角还发现羊头骨一具。

  “根据墓葬形制和随葬品情况推测,该墓年代为辽代早期,墓主身份为契丹贵族。”专家介绍。

  辽阳冮官屯窑址烧制官用精品瓷

  通过考古发掘还原,辽阳冮官屯窑址是一座辽金时期的窑址,为辽代东京附属瓷窑的代表窑场之一。

  2015年的第三次挖掘中,发现了排灶、高台建筑基址一座。据推断,这应该是窑址中的一处重要建筑,有可能是瓷窑务驻地或者窑神庙基址,但无论是哪个,在全国窑址发掘中都是首次发现。

  有“十里窑场”之称的冮官屯窑址,是东北地区大型手工工场的首次发掘,可窥见当年窑火不息的盛况。其出土的瓷器产品中,还发现一定数量的白瓷、黑瓷精品,说明该窑场不仅烧民用瓷,也烧官用精品瓷。据此发现,关于辽金瓷器史或东北地区的瓷器生产史都要改写。

  朝阳半拉山积石冢出土英俊石人头像

  2014年9月至2015年10月,有关部门对半拉山积石冢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

  墓地共清理各类型墓葬54座、祭坛1座、祭祀坑7座,出土陶器、石器和玉器等珍贵遗物200余件,其中玉器尤为丰富;此外,出土数件石人头像,其中一件人头像雕刻工艺水平精湛,人物面容清秀俊美,堪称“半拉山男神”。

  据介绍,出土的兽首形柄端饰的石钺等器物为红山文化遗存首次发现。

  牛河梁遗址已划出58平方公里保护区

  位于朝阳市的牛河梁遗址是出土红山文化文物的核心区域,日前作出一审判决的“11·26”特大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案被追回涉案文物1168件,其中一级文物125件。

  据有关人士介绍,牛河梁遗址目前已经划出58平方公里的保护区作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同时,在这个保护区内,都设有监控探头等保护措施。

  科技考古确定医巫闾山人工遗迹疑似点

  科技考古方面,2015年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首次启用机载激光遥感调查与测绘技术。

  该技术利用机载三维激光雷达,测量后搭建三维可视化成果管理系统,并提供一个大遗址文物分布和保护情况展示平台。

  2015年10月上旬,野外航飞工作顺利开展,通过对采集的地面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获得了医巫闾山辽代帝陵区及其周围150平方公里的三维电子沙盘,并且发现了100多处人工遗迹疑似点,为辽宁科技考古的新尝试。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