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饶河小南山遗址考古取得重要收获

  小南山遗址位于黑龙江省饶河县饶河镇的乌苏里江岸边,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在小南山遗址陆续发现大量古代文化遗存。为明确小南山遗址地层堆积和文化内涵,经国家文物局批准,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饶河县文物管理所在2015年7月至11月对该遗址进行正式考古发掘。

  此次发掘位于小南山东坡的中部,发掘面积300平方米。本年度获得的文化遗存可分为早晚两期。早期遗存以第3层及开口该层下的墓葬为代表,其中3座墓葬的碳14年龄分别是8020±30、8150±30和7880±30年,经树轮校正后为距今8595-9135年。早期遗存出土了大量的玉器、石器和陶器。玉器有匕形玉佩、觿形玉佩(弯条形器)、玉管、玉珠、玉璧、玉环、玉锛和玉斧等。石器有筒形器、双面尖状器(矛)、端刮器、石叶及其制成的长镞、磨制的镞等。陶器主要为罐和小杯类,夹砂黄褐色,内芯多为黑色,质地非常疏松,外表面上部饰由斜向压印梳齿纹构成的条带,个别唇部也饰压印梳齿纹。墓葬为竖穴墓,在山体基岩上开凿墓坑,有燎尸习俗。晚期遗存出自第2层,包括陶器和石器。陶器仅见罐类,纹饰以篦点之字纹为基底,再饰曲线、圆圈等划纹和压纹,部分表面涂有红彩。石器主要为压制的短的三角形石镞。

  在小南山遗址发现的早晚两期遗存与周边地区以往发现的考古学文化相比具有鲜明的特征和联系。早期遗存陶器中的梳齿纹和器物口沿及上部饰纹的风格在新开流-鲁德纳亚文化以及孔东文化中也有体现,但小南山早期遗存陶器上的纹饰和构图更加简单,早期遗存中的双面尖状器是黑龙江下游旧新石器时代过渡时期的奥西波夫卡文化中最流行的器物,因此小南山遗址的早期遗存填补了奥西波夫卡文化和新开流-鲁德纳亚文化(孔东文化)之间的空白,代表了一支以往未被识别出的新的考古学文化。小南山遗址的晚期遗存与黑龙江下游的沃兹涅谢诺夫卡文化有接近之处,是该文化遗存在我国首次发现,其年代为新石器时代末期,距今约4000年左右。

  本年度的发掘显示小南山遗址在东北亚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系统中占有独特、重要的地位,早期遗存集中发现的大量玉器显示出与红山文化系统既有联系又具区别的反映着东北亚考古学文化系统特色的重要特征。小南山遗址的发掘为乌苏里江及黑龙江下游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的编年和谱系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