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粒宋代大豆种子将川人吃大豆历史提前数百年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川菜“麻婆豆腐”如今早已誉满全国。那四川人什么时候才开始种植大豆呢?在史料记载中,最早的也是元明时期。不过,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近日宣布,考古所去年联合凉山州博物馆、西昌市文物管理所,对凉山州西昌市“沙坪站”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时,意外发现了43粒宋代时期的大豆种子。这个发现,将川人吃大豆的历史提前了数百年。

 

  川内首次发现43粒碳化大豆种

 

  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植物考古实验室闫雪介绍,去年10月,成都市考古院联合凉山州博物馆等单位,对位于西昌市佑君镇战沟村的沙坪站遗址进行常规发掘,没想到惊喜连连。不仅发现了战国时期安宁河流域最大的古人宅基地,清理出10余处房屋基址,还出土了斧、锛、双耳罐等生活器具。尤其让考古人员没想到的是,当他们清理大理国时期的文化断层时,还发现了110粒碳化种子。这些种子包括稻、粟、黍、小麦等24种,其中最惊喜的就是43粒碳化大豆种。

 

  土壤里发现大豆种有什么奇怪呢?原来,四川地区目前在近30处考古遗址(发掘点)做过种子浮选工作,仅仅只有成都平原地区5处商周时期遗址发现有大豆属植物。“其中,新都区燕塘村遗址发现了1粒大豆属,郫县和青羊区两处遗址也分别发现过1粒疑似大豆。此外,金牛区和双流县还分别发现过1粒野大豆。但这些有的只是疑似大豆种子,有的只属于大豆属,而且大多是单例孤证。像此次大量且明确的大豆遗存,在四川还是首次发现。”

 

  大豆唐宋即入川

 

  大豆起源于中国,这一点中国大量的古代文献早已证明。而司马迁的《史记》更是指出轩辕黄帝时已种菽,可见这种植物几千年前就已经被先民栽种。那么,在安宁河谷首次发现大量的大豆种子,究竟有何意义呢?闫雪解释,大豆种植最早是在黄河流域。而四川人究竟何时才开始种大豆,有史可考的也只是元明时期。这次发现大理国时期的大豆遗存,将从考古角度为四川何时开始种植大豆提供证据。

 

  闫雪表示,在史料记载中,最早关于大豆种植的,仅仅提到凉山地区河谷地带的明代卫所屯田主要以种植豆和麦为主。就此,专家推论大豆可能在元明时期才传入西南。而这次考古发现大豆遗存的是大理国时期的文化堆积层,那便可以得出结论:四川西昌地区的小麦和大豆极可能是唐宋时期传入的。而安宁河谷处于从西北文化到西南文化的传播带上。大豆这种早在黄河流域种植的植物,或许就是从这里流入成都平原。不过,这个推测还需要更多的考古发掘来证明。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