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开封发现一批“大晟”款石磬残件
北宋“大晟府”石磬残件
北宋“大晟府”石磬“林仲”款残件
北宋“大晟府”石磬残件铭文拓片
近日,开封市的一位古玩收藏爱好者,在市内某建筑工地向郊外运出的废土堆里捡到了部分特殊的烂石块。这批烂石块有大有小、有角有棱、有薄有厚,有的还带有穿孔。他经过清洗后发现在个别石块的平面上,还刻有“大晟”和“中吕中声”、“林钟”字样,并且还有遭重锤击砸的痕迹。
据史料记载:大晟是指大晟府或大晟府整理制作的乐曲。又指北宋词人周邦彦,因周邦彦曾提举大晟府,故称。
大晟府是宋代官署名。设置时间在北宋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废弃时间为北宋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最高长官为大司乐,其他官职、典乐、大乐令、协律郎、运谱官等。
在蔡绦《铁围山丛谈》卷四:“始端州上宋成公之钟,而后得以作《大晟》。”清朝李慈铭《月缦堂·读书记·文学·赤城河》:“夫《大晟》久亡,宫音不正。”
周彦邦(1056——1121)中国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漂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兴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居士集》已佚。
中吕(又叫仲吕)与林钟;分别为古代乐律名。古乐分十二律,各律制度从低到高依次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阴阳各六,第六为中吕(仲吕);第八为林钟。
据《续考古图》记载: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应天府(今商丘)崇福院出土了六枚古钟,据说是春秋时宋公所铸。宋朝统治者认为:“于受命之邦出为太平之符者。”于是,遂设立“大晟府”。下设“乐器制作所”和制作铜器的“铸写务”;在当时的汴京南部建立了规模宏大的铸造场。依照古钟式样、精心铸造了12套编钟,每套28枚,即有正声12枚、中声12枚、清声4枚,总共336枚。这批乐器是宋代朝廷重要的测音和定音工具。每套钟是基准音高都是黄钟宫。然后,发送当时各个州府,作为标准音律定音,统一了音高。当年,著名词人周彦邦曾被“提举大晟府”名噪一时。
“大晟”新乐于政和三年(1113年)始成。至宣和七年(1125年)十二月金兵南下,攻占东京后,掠徽、钦二帝北上,北宋灭亡。大晟府乐府的乐器和许多其他文物也被洗劫一空。部分运至金中都(今北京)和上京,部分赐于人。《金史·乐志》载:“初,太宗取汴,得宋之仪章钟磬乐虡,挈之以归。皇统元年,熙宗加尊号,始就用宋乐,有司以钟磬刻‘晟’字者犯宗讳,皆以黄纸封之。”
大定十四年,太常始议,“历代之乐各自为名,今郊庙社稷所用宋乐器犯庙讳,宜皆刮去,更为制名。”于是,命礼部、学士院、太常寺撰名,乃取大乐与天地同和之义,名曰‘大和’。
综上所述,经专家判断:“这些碎石块极有可能是当时那批乐器中的石磬。当时,针对这批带有‘大晟’款的石磬,金世宗会认为:与其铜编钟相比而言,其材质易寻。且制作工艺简单、不如砸碎重做。所以,这也是石磬残件上带有锤击之痕的原因所在。”
目前,己发现的这批石磬虽为残件;但是,它们毕竟是当时北宋宫廷乐府“大晟府”的重器;用物击打仍会发出清翠悦耳的声音。况且、今天它们已成为了历史的载体,正在向我们诉说着岁月的变迁和无情。并且通过这批残磬实物,还可以对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史起到重要作用。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