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重大考古发掘及遗址保护工作方案出台

 观音塘遗迹位于义乌江东街道观音塘村附近的岩头后山上,含恐龙足迹化石层位11层,遗迹40多处,包括蜥脚类、兽脚类和鸟脚类以及甲龙类等,种类丰富多样。这是浙江省首次发现上述恐龙足迹化石,如此多层位、多种类、多个体的恐龙足迹化石群,在国内也属少见。

  昨天,记者从义乌文保部门获悉,《义乌市重大考古发掘及遗址保护(2015——2017年)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已于10月26日正式出台,观音塘恐龙足迹化石地质遗迹(以下简称“观音塘遗迹”)、桥头遗址和双林寺遗址被列为义乌市近年来发现并实施的重大考古发掘项目,将给予重点保护和开发。

  世界罕见的恐龙足迹化石群

  观音塘遗迹位于义乌江东街道观音塘村附近的岩头后山上,含恐龙足迹化石层位11层,遗迹40多处,包括蜥脚类、兽脚类和鸟脚类以及甲龙类等,种类丰富多样。这是浙江省首次发现上述恐龙足迹化石,如此多层位、多种类、多个体的恐龙足迹化石群,在国内也属少见。

  “太神奇了!这一区域蕴藏着如此丰富的恐龙足迹化石,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罕见的恐龙足迹化石点,要好好保护这一珍贵的地质遗址。”今年8月下旬,浙江省自然博物馆的专家在仔细查勘考古发掘现场后,无不发出了这样的惊叹。

  “从地质痕迹看,这里过去是大片水域或河流,一层层水波震荡的痕迹保存完好,当时不同种类的恐龙出现该地。此地此景,亿万年前的场景恍若昨日。”义乌市博物馆工作人员蔡巨擘认为,恐龙足迹系生痕化石,属于真化石,足以证明此地在几千万年前,有大量的爬行类动物生存和活动。

  方案要求义乌相关责任部门在今年12月前完成初步科考调查,对观音塘村后岩头山足迹化石的下部层位进行试掘,查明足迹化石的详细层位,为规划编制和价值评估工作提供科学依据;2016年6月前,委托编制和组织规划论证,完成《观音塘恐龙足迹化石地质遗址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包括《义乌观音塘恐龙足迹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及《恐龙足迹公园的概念性规划策划案》;2016年7月——12月,根据保护利用初步规划,对现场保存区域进行部分正规发掘工作;并根据保护与申报工作的进展,视需要组织召开较高层次的学术论证会,明确其学术价值;2016年7月——2017年,谋划恐龙遗迹公园,将恐龙遗迹公园预留用地纳入义乌城市市域总体规划、江东街道、廿三里街道土地利用控制规划。

  发现近九千年前“太阳纹”彩陶

  桥头遗址位于义乌城西街道桥头村西南口“下禹坟”坡地,遗址已经遭到村民盖房平地的严重破坏。经考古人员发掘,发现该遗址文化层有6层,并出土了数量丰富的陶(片)器和石器。出土器物有石磨盘、石磨棒和石锤等石器,以及大口盆、圈足盘、平底盘、双耳罐、钵等陶器。经专家断定,是距今约9000年的上山文化中晚期史前部落遗址,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价值。

  2013年3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调查勘探,发现桥头遗址陶器的保存状况较好,陶器类型多,陶衣鲜亮,以红衣为主,也有乳白衣,体现出陶器装饰的高超手艺。更令人惊讶的是,有的彩陶彩纹中还出现了太阳纹的图案。

  根据方案要求,义乌相关责任部门要在今年12月前根据保护工作要求,重新划定桥头遗址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编制桥头遗址保护与利用的用地红线,纳入义乌城市总规划和城西街道区域控制规划,为拟建的遗址公园规划建设用地预留空间;2016年6月前完成桥头遗址保护区内的文保用地(56亩)的转征用;2016年至2017年,继续进行多学科研究与合作,进一步确定对该遗址的学术价值认识,积极筹备召开“义乌桥头遗址学术评审会”,扩大对桥头遗址的社会影响,争取申报“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

  曾被誉为“震旦国中、庄严第一”

  双林寺遗址位于义乌佛堂镇双林寺水库,始建于梁大同六年(540),由达摩勘基,贾云颖助基,傅大士启发梁武帝在双梼树下置寺,号双林寺,建双林佛殿,佛殿前造两座九级砖塔。后历经兴废更替,北宋时达到极盛,凡屋1200余间,僧徒2000余众,故史有“天下第三,江浙第一”和“浙东大刹”之称。宋时又被列为“天下丛林五山十刹”之一。宋治平三年(1066)赐额“宝林禅寺”。从遗址情况看,现还保存有宋代时的大雄宝殿柱础,整个寺庙的遗址多还保存。现存后周广顺六年双林铁塔一座,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双林寺经历15个朝代,15个世纪,更因有陈、隋两代帝王大臣数百人为护法檀越,文、炀二帝作书宣敕慰劳大士弟子惠则等,而使其声名更震,昭彰宁宇。”义乌市博物馆考古专家介绍,双林寺历史上规模之大、历代帝王贵赐供养之盛,非一般寺院可与之比。是弥勒祖庭、禅寺始源,是历史上著名的宗教文化活动中心,曾被誉为“震旦国中、庄严第一”。此外,双林开山始祖傅大士是中国维摩禅始祖,对双林佛教文化贡献巨大,其所倡导的儒释道三家和谐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根据方案要求,义乌相关责任部门要将遗址保护工作纳入双林文化园旅游开发总体规划,研判从水下抢救遗址和水库灌溉水源替代的必要性、可行性,尽快明确双林寺遗址在双林文化园中的价值定位、空间布局和保护利用方式,合理谋划遗址开发利用项目,并及时开展相关工作。整个工作要在明年12月前完成。

  三大遗址保护有望引进民资

  方案指出,三大遗址的保护与利用工作涉及面广,是一项综合性长期性的系统工程。

  在政府保障文保基本建设的基础上,谋划配套开发项目,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打造精品旅游品牌,齐心协力把义乌市的“亿万千文化记忆工程”保护好、利用好、实施好。同时指出重大考古发掘及遗址保护工作要注重发掘与保护相结合,在发掘的同时做好保护工作,编制保护和利用规划,为下一步保护项目利用预留必要的建设用地,做到有效保护,永续利用;要充分注重挖掘文化内涵,深入开展科考调查和学术研究,评估内在价值,扩大宣传和科普教育;遗址的勘探调查和发掘工作是一项较长期的艰苦细致的工作,且有许多不可预见性,要做好长远打算,中远期目标与分年度计划相结合,不能急功近利,不能半途而废。相关部门和镇街要多头并进、有序推动考古发掘和遗址保护工作,并为进一步策划探索特色村镇建设、旅游开发、文化产业带动打下基础。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