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城北山顶,有越国古城遗址?

  东阳市政府正北面靠着一座山,2米宽的石头台阶直通几百米高的山顶,山顶有段石头砌成的圆形城墙,还有一段巨大石头墙,当地人称为“神仙桥”……当地文物爱好者,怀疑这里是春秋战国时期越国的古城遗址。

  山顶有座圆形“城墙”

  由天然石头砌成

  10月12日下午,钱江晚报记者来到这座山下。带路村民介绍,几处山峰连在一起,如同一头马正在吃草。而发现圆城的这处山位置恰好在马背部,形如马鞍,故名马鞍山。

  山不高,但非常陡峭。走在山道上,两股战战。山顶有座小庙,看上去像是近些年修建的。

  在带路村民的指引下,在庙的西边北边发现大块空地,大致呈圆形,总面积约一两亩地。在西边和北边,可以看见石头砌成的墙脚。这些全部是天然石头,不见刀凿痕迹。

  一直住在山脚下的光耀小区党支部书记朱友根告诉记者,“我今年59岁,大约快20岁时,这里还有一人多高的石头围墙,没有门,要非常用力才能攀爬过去。里面全是草,只有几棵树,没有其他东西,老人们习惯称为‘越国古炮台’。”

  圆城往西,有一条石头台阶,宽约两米,直通山脚。

  东阳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华柯,怀疑这里是古代的祭天圆坛,“古越先民常常在山顶,筑圆坛以祭天,这个地方符合这一习俗特征。”

  春秋时才发明铁器,非常珍贵,还不可能大面积使用。古人往往使用火烧水冷等办法,弄碎石头,在进行堆砌。而这段城墙的石头,看上去也没有人工开凿的痕迹,符合这一历史特征。

  圆城北边有座“神仙桥”

  流传一个神仙故事

  圆城北边是10来米高的陡崖,陡崖下去约30来米,就是当地老百姓口口相传的“神仙桥”。

  “神仙桥”不是桥,而是一段人工堆砌,非常规整的城墙。

  这段城墙,依地势而造,约1米宽,最高处约2米,长度约50米。城墙往外一直延伸,和一突兀而起的石笋相连后,戛然而止。这些石头和山顶城墙石头基本一样,也不见刀凿痕迹。

  当地传说,吕洞宾当年想从这里修建一条直通杭州的天桥,并已经移来几座桥墩(山上几座石笋),因为其他神仙捣乱,最终桥没造成。

  朱友根告诉记者,“神仙桥”下有个“神仙洞”。“洞口有水,常年不涸。上世纪70年代大旱,这里仍旧有水。解放前,隔壁有个杨武村,一个村民从洞里掉下去,再没有上来。”

  这里是否有可能是古代的一处遗址?这个问题引起了考古爱好者的兴趣。

  2年前,距离马鞍山大约3公里的地方,曾经发现1万年前的夹碳陶碎片和碳化稻谷,省文物局专家予以确认,钱江晚报曾专门报道。

  “距离马鞍山直线距离不到2公里,就有规模巨大的春秋土墩墓遗址,已经列入国家级文保单位。所以周边发现越国遗址的可能性不是没有。”华柯觉得,周边可能还会陆续发现更多春秋遗存。

  东阳市文物办获知情况后表示,将尽快展开实地调查。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