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古墓藏身长乐荒山 墓碑以皇帝批准诰封制成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近日,长乐村民反映,国庆前夕,当地发现江田镇南溪自然村深山有一处明代古墓,为中宪大夫谢夷菴和长子副都御使谢士元,于公元1488年所立。然而,该墓损毁严重,亟待修葺。

 

  近日,东南快报记者在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蒋滨建以及谢氏代表等带领下,来到该明代古墓。

 

  在古墓现场,记者发现墓地一片狼藉,随处散落着凌乱的花岗石,有明显遭到破坏过的痕迹。一块墓碑被推倒在地,石旗杆不知去向,只剩下一个莲花型底石。

 

  经现场测量,发现该墓碑长约2米,高约1.1米,厚约23厘米,是由整块浅白色花岗刻成,墓碑重量超过1吨。据蒋滨建介绍,该墓碑是以皇帝批准诰封的规制而成。

 

  “如果是被盗,只要挖一个小洞,人可以钻入就行。而将石头打烂、碑石推倒,这些都过于麻烦,侧面证明这与偷盗无关。”蒋滨建说,从现场环境来看,该墓破坏于“文革”期间。

 

  “是国庆前夕被人发现的。”谢氏后人谢国平说,墓主人是中宪大夫谢夷菴和长子副都御使谢士元,于公元1488年所立,共4圹。公元1600年,谢夷菴的曾孙户部尚书谢杰又进行重修。

 

  据漳板村谢氏族长谢圣泉介绍,墓主谢夷奄,享年82岁,葬于凤山。谢夷菴的长子谢士元,在从四川回乡时,为父亲和自己修建的坟墓,占地规模很小。

 

  到了公元1600年,身为户部尚书的谢杰,向万历皇帝请示返家重修祖坟。得到皇帝批准、又身为朝廷重臣的谢杰,按理说完全可以把祖坟修复得金碧辉煌,但是依旧小规模修复。

 

  对于蒋滨建原状修复古墓、挖掘谢氏名人文化等建议,已经得到江田镇以及福建谢氏委员会重视和支持,目前各项工作正在积极筹备当中。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