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绛州州署遗址发现唐至清建筑遗迹

  山西省文物局18日对外发布考古新发现,考古人员在山西绛州州署遗址发现唐至清的建筑遗迹,并出土陶、瓷等不同时期的生活用器,这些瓷器大多以江西景德镇窑青花瓷为主。此外,陕西铜川耀州窑及浙江龙泉窑生产的瓷器也在出土之列。

  此前,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在山西新绛县绛州州署遗址I区(即现存州署大堂前)发掘出土大量唐、宋、元、明清时期的碗、盘等近20种日常生活用器。在结束了对I区的考古工作后,考古人员随即对绛守居园池以南的区域进行了布方和考古发掘,即称为Ⅱ区。

  整个Ⅱ区的文化面貌分为五层,包括明清文化堆积层、元代文化层、金代文化层、宋代文化层和唐代文化层。

  此次在Ⅱ区发现的遗物主要以不同时期的陶、瓷质生活用器及砖、瓦类建筑构件为主,另有金属、石质品等遗物出土。瓷器出土情况和I区大致相同,明清文化堆积层出土的瓷器以江西景德镇窑青花瓷为主,其他文化层所出以山西晋南地区窑场产品为大宗,陕西铜川耀州窑、浙江龙泉窑产品也有。

  在宋代文化层清理出一通镌刻大唐乾封年号的元始天尊造像残碑,碑阳额部大龛受损,主尊及两侧胁侍缺失,仅存莲花宝座底部。下层龛为平顶,中间雕香炉,两侧各有一人相向而跪,左右两端有狮蹲踞于地。碑身为发愿文,由于该碑曾被后人截断再次利用,碑文已缺失数行,但仍可看出系供养人阎氏为其亡夫所立,是一通少见的佛道融合的唐代石刻作品。

  明清文化堆积层遗迹保存较多,发现有房址、道路、地面、排水、厕所、灰坑等。中轴线中部区域清理出一座清代的房屋基址,以青砖砌筑,面阔三间。在两次间内还清理出两座位置对称的灶台,其形制为炉口居中,前端为长方形的出灰口,另一端为长约两米的烟道,推测其或为当时房屋内的取暖设施,类似现在的地暖。此类灶台在Ⅰ区未见,而在Ⅱ区则发现了多达十余处。

  中轴线北端清理出一座残存砖砌建筑遗迹,其保存现状较为完整,整体呈长方形,南北向拱形桥面已经残断,四周墙体保留较多,池体北壁镶嵌一青石碑,中间楷书“思理池”,落款为“正德十四年春正月二十日”“绛州知州江西贵溪李文洁立、贡士州人李萼立”。据明正德《绛州州志》建置志载:“(知州)宅北为花萼堂,堂前池曰思理,有小桥其上。”,可相互印证。

  宋代文化层及以前文化层揭露出的遗迹也为夯土砖包建筑,位置与金代发现的大致相同,唯范围较金代略小,其它的遗迹包括地面和排水设施等。在宋代夯土建筑基址下发现了两片杂乱无章的铺砖,其时代要早于夯土遗迹,推测或为唐代遗存。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