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墓志铭被弃为磨刀石 撰文均为当时名人所写
有人在惠安紫山镇仕尾村发现了一方被弃为磨刀石的明代墓志铭,记载的是惠安郑慎庵及其夫人。瞧瞧上面何人撰文、何人写丹青、何人篆盖,可了不得,落款皆为当时名人!
从这一石头中,可看出一个郑姓家族曾经的兴旺。
如今,该村庄郑姓想追寻先辈所走过的足迹。昨日,记者接到报料,立即前往采访。
缺角的墓志铭
泉州文史界人士龚书群老先生介绍,这一方墓志铭大约为40cm×60cm,是惠安郑慎庵与夫人的墓志铭。撰文有李恺,篆盖有庄应桢,写书法有黄森,都是当时名人,或为进士,或惠安志书中有传。
石头中刻的文字说,郑慎庵从事的是教育业,他曾在浙江嵊县当训导,后来升为广东三水教谕。在嵊县时,有一次洪水暴涨,他半夜赤脚淌过水,敲开了县衙门为民请命。他还自己出钱,招募舟船救灾,当他离开时,百姓泣泪挽留。
生平纪事中还提到,他善于辩雪冤狱。
后来,郑慎庵向朝廷请求回家休息。归家后屋子里摆设的是图书与笔砚,别无他物。他终日点勘书史,有时兴趣一来,就徜徉独步,与农夫野叟谈叙风俗旧故。
墓志铭开头,“……南隅后徙十七都西溪蔡里……”提及郑氏一族从何处徙至现今的仕尾村,可惜关键字缺角,再也看不到了。除了缺角,由于曾作磨刀石,有的地方的字迹也被磨平。
龚老先生猜测,“隅”有角落的意思,郑家可能是明代时从泉州某个角落迁到了现在的仕尾村,至于从何而来不得而知,当时仕尾村叫“蔡里”,曾经住着很多姓蔡的人。
墓志铭还提及,郑慎庵有五子十男孙,其中孙子郑一信为进士,在县志中有记载。
郑慎庵的孙子郑一信很有名,惠安县志中记载有郑一信的多首诗,有“去年明月今宵在,肯与他人管别愁”句。《浙江通志》中记载,金华府知县郑一信,惠安人。另外,太虚洞,是贵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为当时知府郑一信所命名,并留有多方题字石刻。
刺桐花下宅
龚书群先生解读墓志铭时发现,郑家一门多进士,郑慎庵还是宋咸平进士郑褒的后人。
蔡襄评论闽中文章时认为,唐代泉州人欧阳詹之后,首推郑褒。如今,人们翻开宋诗,还会发现有一首王元之写给郑褒的诗《送郑褒归闽中》——
褒也瓯闽士,文高行益修。千名逢诏罢,归计解亲忧。鸥鸟终相狎,公卿漫欲留。刺桐花下宅,兰蕨奉晨羞。
龚书群介绍,从“刺桐花下宅”一句看,郑褒当时可能已居于泉州范围内。在他所处的年代,刺桐花正闻名。
惠安紫山镇仕尾村郑姓何时从何方来到泉州,还是一个未解开的谜。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