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天寺发现砖雕墓 墓壁上刻出桌椅、衣架
2015-09-14 12:37:57 来源:南京晨报 已浏览次
墓门上有四组斗拱,门上还有一圈马鞍纹装饰。
宋代仿木结构雕砖壁画墓,常见出土于山西、河南、河北等地,但南方罕见。而记者获悉,南京近日首次发现了一座这样的南宋雕砖壁画墓。据悉,这是在南京市红十字会建设的“南京市红十字会捐献遗体志愿者纪念林”项目中发现的,该项目位于铁心桥街道西天寺墓园东北部。墓主人为南宋绍兴年间高姓武官。
[还原现场]
墓壁上雕桌椅、假窗、剪刀 地上五色五方石辟邪镇墓
昨天,记者从南京市考古研究所处得知,3月27日,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发现一座古代墓葬,接到举报后南京市考古研究所派人进行现场勘查,并于5月20日进场进行考古发掘,经过20多天的工作,考古发掘现场清理工作初步完成。在昨天的新闻通气会上,副研究员王宏向记者首先展示了墓葬的外观和内壁的图片资料。
“该墓葬坐西面东,平面呈长方形,首先你们看这个墓门,有四组斗拱,门上还有一圈马鞍纹装饰。再看墓葬里面,三壁均为雕砖壁画,后壁则开着半掩门。”
记者看到展示图片上,南壁上有砖雕的一直棱假窗和一只桌案;北壁是一桌两椅和一只衣架,桌上放置类似果盘之物,旁边还挂着一把剪刀!当然,剪刀也是砖雕的,十分逼真。考古专家祁海宁告诉记者,“这种砖雕墓常见于南宋时北方,一般来说,这一桌两椅,椅子上还要坐人的,但人物通常是彩绘,我们推测可能彩绘脱落了。这些砖雕主要是营造出一种‘生活化’的氛围,体现了南宋时人们的一种生死观。”
此外,王宏还向记者展示了“五色五方石”,“地上有两块砖头未铺,呈近方形,里面有五块石头,古代用青、赤、白、黑、黄五色代表东、南、西、北、中。”而据考古专家介绍,这五块石头被称为“五合镇墓石”,是一种北方的葬俗。“五合镇墓石”有辟邪镇墓的作用,为死者“安灵镇神”。
[出土文物]
巨大铜镜光可照人 还有玉带饰、“木包金”小盒
除了逼真的砖雕外,王宏还向记者展示了一些出土文物。比方说,一面直径达到47厘米的巨大铜镜。这面铜镜昨天被带到了现场,正面依然光可照人,背面则有四个铁纽,并残存着断裂的铁链,考古人员推测,这面镜子本应悬挂在墓顶。根据宋民俗学家、医学家庄绰的《鸡肋编》等文献记载,悬在墓顶的铜镜可能是佛家所说的“业镜”,与佛教寺院大殿内悬在大梁的铜镜功效类似,主要起止恶劝善的警示功能。另外,铜镜上还刻着时间,根据考证,应为五月初八,王宏介绍说:“古人认为五月这个月,‘业镜’普照四方,凡人做的好事坏事,佛都看在眼里,所以人们都争相会在这个月做好事。”
此外,该墓穴的出土文物还有水晶壁、玛瑙串珠、玉带饰、胭脂盒、火焰形铜镜等,均十分精美,据介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另外,王宏还向记者展示了一个精致的小物件,“这是一个小盒子,外面看起来像是木质,但打开后,里面却包着金质,目前做什么用的还未知。如果说是首饰盒未免太小。”
[揭秘墓主]
宋代武官,是夫妻合葬墓
从墓制规格和出土文物精美程度来看,墓主应该是个有身份的人;而从砖雕墓这一特点来说,墓主应当是北方人。而进一步的考古发现,为我们揭秘了墓主其人。首先答案就在这面巨大铜镜上,王宏告诉记者,其实墓内本来是有两块长方形石质墓志的,但因漫漶严重,文字已不可辨识。不过还好,铜镜背面有一圈铭文,写的是“绍兴岁次乙亥壬午月甲寅日雁门郡开国侯御前中军统制高翊卫宅建立亡妻恭人朱氏墓铭”。从这行字里面,考古人员解读出了许多信息。比方说,铜镜铭文载铸镜时间为南宋绍兴二十五年(公元1155年),墓主人为南宋绍兴年间御前中军统制高姓武官,雁门郡(山西境内)则可能是墓主人的籍贯。而墓中出土文物中发现了男性用品,证明此墓是夫妻合葬墓,也就是这位高统制与其妻的合葬墓。
专家介绍,南宋绍兴年间,在南京驻有重兵,最高编制为“御前诸军”,这个部队共有五万人,五千匹马,下辖游奕军及前、后、中、左、后军。这位高姓军官可能就是“建康府驻扎御前诸军”下属的“中军”统制,也就是指挥官。“统制”在当时算是高级军官。
另外,高统制与著名的抗金将领岳飞是同时代人,岳飞也当过统制,并且在南京多次大败金兵,两人是否有交集?虽然专家表示暂无资料确证,但却很引人遐想。
[出土意义]
对研究宋朝南京居民构成极有价值
昨天,王宏还在情况通报中表示,“这座墓葬形制结构独特,与南京发现的同时代的建中宋墓(推测应是秦桧夫妇墓)、清修宋墓(秦熺夫妇墓)截然不同,却与北方宋金时期的壁画墓类似,推测墓主人来自北方,当然,铜镜中的‘雁门郡’也确认了这一点。”
同时,王宏还告诉记者,南京在南宋时是建康府,曾是皇帝行宫所在,也是南宋江防屏障,军事地位极其重要。“这类墓葬为南京地区的首次发现,在南方也非常罕见,为南京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新的内容。”
同时,考古学家祁海宁还告诉记者,推测修建这座墓的工匠也是由北方南迁而来,当时,北宋灭亡,赵构到南方建立了南宋政权,很多北方的官员武将包括手工业者都南下,而这些人虽然死后无法落叶归根,却给自己按照北方葬俗,建造了这样的仿木结构雕砖壁画墓。因此,该墓葬的发现,也对研究两宋之际的南京居民构成(北方移民)和南北文化的交流与交融有着极高的价值。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