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首现南宋仿木结构雕砖壁画墓有五方五色石
近日,南京雨花台区西天寺墓园附近发现一座南宋仿木结构雕砖壁画墓,出土金、银、玉、铜、铁、水晶质、石质文物30余件。据介绍,这种形制的砖雕墓在南京地区尚属首次发现,在江南地区也极为罕见。墓主是南宋绍兴年间御前中军统制高姓武官。昨天,南京市考古研究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此次考古发掘的情况。
墓室内壁画复原古人生活场景
考古领队王宏介绍,这座古墓为仿木结构斗拱雕砖壁画墓,坐西面东,平面形状略呈“凸”字形,总长13.5米、宽4.45米,斜坡墓道。砖室内长3.44、宽3.08、高4.08米,券顶。
和南京地区常见的古墓不同,这座墓外面的前壁为仿木建筑结构,开拱券门,墓内西、南、北三壁均有极其精美的雕砖壁画,地面上有棺床、祭台。
西壁中间有一假门,假门两侧各有一假窗,镶砌窗棂;北壁右半边中间镶砌一张桌子,两侧各镶砌一把椅子,桌上放置类似果盘之物,左半边中间镶砌衣架,右上角镶砌一把剪刀。南壁左半边中间镶砌一扇假窗,右半边镶砌一件案几。壁画上方一周设置雕砖仿木斗拱,一共7个。
据介绍,一桌两椅的壁画可能是人们对当时生活场景的复原,也可能是为了祭祀祖先。此墓四壁本来还可能有彩绘壁画,但因为年代久远,都已经脱落。
铜镜38字铭文揭开墓主身份之谜
这座墓的主人是谁?当时考古人员在墓内发现两块长方形石质墓志,但因时间久远,文字模糊不可识别。后来,考古人员在棺床上发现了一件直径达47厘米的巨大铜镜,终于解开了墓主身份之谜。
这件铜镜直径47厘米,背后有4钮,残存有断裂的铁链,镜面仍可照出人像。铜镜背面按顺时针铸了一圈38字铭文:“绍兴岁次乙亥壬午月甲寅日雁门郡开国侯御前中军统制高翊卫宅建立亡妻恭人朱氏墓铭”。
王宏介绍,从铭文分析,铜镜的铸镜时间为南宋时期绍兴二十五年,也就是公元1155年。一位“御前中军统制”(官职名)的高姓武官为妻子朱氏建造了这座墓。而墓中出土文物中发现了男性用品,证明此墓是夫妻合葬墓,也就是这位姓“高统制”与其妻的合葬墓。
铭文中的“雁门郡开国侯”是这位高姓武官的身份,雁门郡可能是墓主的籍贯,在今山西省境内,证明了墓主来自北方。考古专家称:“赵构到南方建立南宋政权,很多北方的军官、官员、手工业者跟着南迁,这些虽然死后葬在南方,其墓葬形制却还是按照北方的规矩,采用北方的葬俗。”
王宏透露,券顶内侧顶部有4个如秤钩状的铁钩,这面铜镜很可能本来是挂在墓室顶部的。根据文献记载,悬在墓顶的铜镜可能是佛家所说的“业镜”,与佛教寺院大殿内悬在大梁的铜镜功效类似,主要起止恶劝善的警示功能。
五方五色石为死者安灵镇神
这座墓葬内出土的水晶璧、串珠、玛瑙串珠、玉带饰、金币等文物,制作工艺精细、造型精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五色鹅卵石的放置,也进一步印证了这座墓葬遵循了北方地区葬俗。
考古人员发现,在棺床中部有一“金井”,呈正方形,边长40厘米、深6厘米。内置五色鹅卵石,黑、红、青、白四色分别放置于“金井”的北、南、东、西四个方向,中间一颗为黄色,体积略大于其他4颗。据介绍,这五块石头被称为五方五色石,是一种北方的葬俗,起源于唐代。五方五色石有辟邪镇墓的作用,为死者“安灵镇神”。
王宏介绍,这座墓与南京发现的同时代建中宋墓(推测应是秦桧夫妇墓)、清修宋墓(秦熺夫妇墓)截然不同,在南京地区是首次发现。“这座墓葬对研究两宋之际的南京居民构成(北方移民)、南北文化的交流与交融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鉴于该墓重要的考古与历史研究价值,南京市考古研究所已经向市文物主管部门建议进行保护。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