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古播州宣慰使杨辉真墓发掘
2015-08-10 09:59:56 作者:黄蔚 来源:贵州日报 已浏览次
8月4日,记者从省考古所获悉,该所对省文物保护单位——遵义团溪杨辉墓进行考古发掘,并取得重大突破。
省考古所自今年5月起,对杨辉墓和墓祠进行了考古发掘,对杨辉墓的真实位置,墓园格局进行梳理,取得了颠覆性的重大发现。
遵义县团溪镇白果村雷水堰有一座“皇坟”,“皇坟”被巨大的封土覆盖,封土堆前立了三块墓碑,从碑文判断,墓葬是古播州第二十五世宣慰使杨辉及二位夫人的合葬墓。1982年杨辉墓被公布为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
1988年5月,贵州省博物馆联合遵义地区文管会、遵义县文物管理所对“杨辉墓”进行清理发掘,据发掘者回忆,墓内陶俑破碎凌乱,被盗扰痕迹明显。当时的发掘清理认为,“杨辉墓”是一座单室石室墓,除此之外,最大的收获是出土了70余件造型精美的陶俑,有骑马俑、武士俑、侍俑,鼓乐俑,俨然是一个出行的仪仗队。
“杨辉墓”的发掘,虽然出土了数量众多的珍贵文物,却留给考古学家们一个巨大谜团:墓前分明立有三块墓碑,为什么墓葬只有一个墓室?如何安放三位逝者的灵柩?这在遵义播州杨氏土司墓葬发掘中,是从未遇到过的情况。
时间推移到2015年,为配合海龙囤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整体工作,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省考古所会同遵义县文物管理所,对“杨辉墓”及墓园发掘清理。
由于早年对“杨辉墓”的发掘过程中,资料多有遗漏,此次发掘的最初目的是补充资料。当发掘至距地表两米左右时,在三室墓的中间墓室和右侧墓室,分别出土用石板拼成的石函,两个石函的出土让考古队员十分兴奋,根据经验,石函内必定是记述墓主人生平的墓志,这样一来,一场近30年悬而未决的考古争论将盖棺论定。为保护墓志完整,考古队制订了详细的物理和化学保护方案,经过精心准备,墓志终于打开,“有明故播郡淑人田氏墓志铭”篆字赫然出现,右侧既然是田氏,墓主人是杨辉的可能性就极大了,打开中间墓室前方的墓志,果不出所料,“宣慰使退斋杨公之墓”,这次找到了真正的杨辉墓。
杨辉墓悬案最终盖棺论定,明代声名赫赫,南征北战的杨宣慰和他的二位夫人就长眠于此。而杨辉墓后面的单室墓(原来的“杨辉墓”)墓主人又是何人?考古界现有疑冢说、风水墓说等几种观点。
通过对墓祠的考古发掘,墓祠进深80余米,面阔50余米,总面积约4000平方米,建筑单元可分为正殿、耳房、下殿、配殿、围墙、后墙及两侧排水沟等部分。
正殿右侧有一明碑,碑高2.6米,宽1.25米,厚0.15米,为含硅量较高的砂岩雕刻,碑额呈弧形,浮雕有二龙戏珠图案,龙为四爪,栩栩如生。碑额正中,阴刻有9字,分为三行“跋退斋杨使挽诗之后”,碑文作者为明天顺四年的殿试头名状元,时任礼部右侍郎的谢一夔,碑文700余字,历数杨辉的文韬武略。杨辉墓祠是已知杨氏土司保存最完整,格局最清楚,面积最大的墓祠,目前已清理出土大量的瓦当、板瓦、脊砖以及带有“成化”字款的青花瓷片,清理发掘工作仍在进行当中。
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开展,围绕杨辉墓的一个个历史谜团也会逐渐揭开,遵义播州杨氏世守播土700余年,为中央王朝藩篱,对古代中国西南边陲开发和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俗而治的土司制度,作为一种制度文明创新,在今天依旧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正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借鉴使用。
责任编辑:小明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