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最大考古遗址公园初露真容 靖江王陵重见天日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靖江王陵建筑上的雕塑仙人骑鸡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靖江王陵石像生仪仗队

 

  明十三陵早已入列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首都热门景点。明代的帝王陵墓,遗留至今的还有广西桂林靖江王陵,考古界流传“北有明十三陵,南有靖江王陵”,可11座藩王陵中的绝大多数长年隐没于荒草灌木从中,难睹真容。国家文物局日前通报,经过近3年的清理发掘,七座藩王的墓园得以重见天日,并认为,这一组陵墓就是大明王朝的微缩兴衰史。7月28日,羊城晚报记者赶往桂林,探访尚未对公众开放的华南最大考古遗址公园。

 

  A。这几乎是一座县城的面积

 

  桂林城东郊有座尧山。在山水独特,遍地喀斯特地貌的桂林,这是城市附近唯一的土山,也是最为雄伟的山峰。依照中国古代风水,石头山万万不可做陵园,尧山成为靖江王修建巨大陵园的唯一选择。

 

  靖江王的封地在桂林,绵延280年,传位14任。14任靖江王,第一任被贬,最后两任战乱中被杀,其余11位靖江王的陵墓都在尧山脚下,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韦革说,2010年,和圆明园、良渚、三星堆等赫赫有名的考古遗址并列,靖江王陵入围中国第一批考古遗址公园。这处遗址清理发掘向公众开放后,将成为华南地区最大遗址公园,11座坟墓,占地面积大的300多亩,小的近10亩,考古公园的面积超过8平方公里——这几乎是一座县城的面积。

 

  明代有200多座藩王陵园,绝大多数灰飞烟灭。这是最为完整保存的11座,也是国内最大的藩王陵园。为何独独它们保存了下来?韦革认为,一来陵区没有处在兵家通过的要道,二是桂林古代偏僻,人烟稀少。

 

  在五六百年前,每一座王陵都建有宏伟的地面建筑:一眼望不到头的围墙,高大的牌坊,威严的石像生,硕大的宫殿,十多米高的大坟包。风雨沧桑,陵园建筑坍塌,砖瓦石料埋入地下。陵区的土地有的甚至耕作了百年,种上了桂林常见的花生和辣椒。四周胡乱生长的灌木高达两三米。

 

  2012年,国家文物局立项,对其中的七座靖江王陵进行考古发掘,在庄稼地小树林里找到王陵的建筑遗迹,从此,这一明代遗存开始渐渐展示在人们面前。

 

  第一任靖江王被明太祖朱元璋废去爵位,第二任靖江王成为第一位葬入陵区的藩王。靖江王陵文物管理处副主任曾祥忠在荒草中发现了第二任靖江王陵的围墙残体和地基,这堵围墙震惊了世人。近似长方形的围墙框住了整个陵区,一面墙的长度就将近600米,走一圈有两公里,正常速度步行得半个钟头。墙内的面积有363亩,这个面积比肩一些大学的校园。

 

  363亩的面积远远超出明代对于藩王陵园的规定,直逼天子,难道第二任靖江王有不臣之心?史书记载,第一任靖江王两度被废,第二任靖江王老老实实战战兢兢才保住了王位,偏居僻壤,手头的兵力不过万人,他怎敢谋反?

 

  更令曾祥忠吃惊的是,明代每个藩王都有单独的陵园,每个陵园都有单独的围墙,但第四代的靖江王的陵园竟然在爷爷陵区之内。两个藩王共享一个陵园,不仅在明代,在历朝历代都罕见。

 

  曾祥忠大胆猜测,这是第五代靖江王做的无奈之举。第五代王为第三代王修的陵园面积达80亩,他瞅了瞅第二代王的陵园,感觉对不起曾祖父。第二代王陵墓建在明初,国力尚不强,陵园面积不大,爸爸的陵园怎么能比儿子小?第五代王把第二代王的陵园围墙拆了重修,扩大的围墙被第四代王陵挡住。没办法,他索性修了一堵更长的围墙,把两代靖江王陵都框了进去。面对这样的无奈之举,大明天子法外开恩,没有追究这个超大陵园的超标之罪。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