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地区烽燧维修保护工程(二期)考古顺利完成

  2015年5月,为配合哈密地区烽燧维修保护工程(二期),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4名考古队员对哈密市、巴里坤县两地涉及维修的12座烽燧进行了考古清理,并对烽燧周边区域进行了详细的调查。

  此次清理的烽燧分布于哈密盆地和巴里坤盆地,分属于哈密市(2座)和巴里坤县(10座)。依据烽燧构筑材料及方法,12座烽燧分为夯筑体、垒砌与夯筑混合体两类,前者11座,后者1座。采集、出土遗物近50件,其中清代瓷片所占比重较大,另外还有石器、陶器残片及构件、铜币、铁器及纸质遗物。烽燧整体保存状况较差。

  根据其保存现状、建筑形制、与其他烽燧的关系、出土遗物以及相关文献记载等方面,12座烽燧初步确定为清代。哈密市的长流水烽燧相对特殊,其北侧的H1遗址出土了汉唐时期的陶器残片。依据相关文献记载,这座烽燧虽为清代建筑,但其所在区域在汉唐时期有可能已经在此修建过用于保护丝绸之路的相关军事设施。

  对巴里坤草原烽燧遗址的临近地带考察时,发现了数十座大小不等的方形或圆形墙基遗迹,采集到一些跟烽燧出土的清代瓷片基本一致,据此,推测这些墙基遗迹可能和烽燧遗址同为军事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清雍正至乾隆年间平定准噶尔部用兵的营塘。这些发现将为研究哈密地区清代军事体系提供更加全面、详实的实物资料。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