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原来可以这样“玩”

2005年12月22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其中规定,自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文化遗产日”。为迎接今日第十个文化遗产日的到来,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于昨日组织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公众考古活动—邀请近30名志愿者走进正在发掘中的宁乡罗家冲遗址,感受田野考古实践的魅力。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昨日上午,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邀请众多志愿者来到宁乡罗家冲考古遗址参与公众考古活动 。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罗家冲遗址位于宁乡县青山桥镇。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昨日上午,在公众考古活动现场,志愿者在试用“神器”洛阳铲。

 

      2005年12月22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其中规定,自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文化遗产日”。为迎接今日第十个文化遗产日的到来,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于昨日组织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公众考古活动—邀请近30名志愿者走进正在发掘中的宁乡罗家冲遗址,感受田野考古实践的魅力。

 

      跟《盗墓笔记》写的真的不一样

 

      在不少人看来,考古不仅是一门专业性很强,同时也是带有一丝神秘色彩的行业。“我对考古的兴趣,最早还是从看《盗墓笔记》开始的。”昨日参与活动的小李同学提起这段经历仍唏嘘不已,“原来以为考古工作就像小说中写的一样充满了惊险、离奇、刺激,不过等到实际接触了后才知道,这还真的不一样。”提及想象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就连市考古所的工作人员也不得不承认,过去考古学界专注于埋头做事的风格在某种意义上是“自己做自己的”,与公众之间的交流还有待加强。

 

      近年来考古学界也在正视这一问题,公众考古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兴起的。在古代文化遗产与现代公众之间,考古学无疑像一座桥梁,起到沟通古今的作用。但随着学科建设的专业化,原本有趣的发现往往成为“考古方言”,很难以“普通话”的形式走进公众视野、被大家广泛认知,相反只能以研究成果的形式在小圈子内流传。如何使文化遗产保护的成果惠及大众,使其得到更加有效的保护与利用?这就是公众考古要解决的问题。为此,在不影响工地正常田野发掘的前提下,市考古所特意组织了这次活动。据悉,这是市考古所首次面向公众举办田野考古实践活动。

 

      罗家冲遗址出土各类精美石器居多

 

      罗家冲遗址位于宁乡县青山桥镇桥北村一组,从长沙经长韶娄高速驱车前往也需要近2个小时车程。该遗址位于沩水支流楚江上游北岸的二级台地上,自去年9月启动发掘工作以来,目前仍只完成了约一半的发掘。考古志愿者抵达现场时,还有不少工作人员在忙碌着。据悉,由于遗址所在之处以前是池塘,因此遇到雨天,地势低洼的遗址现场就会有不少积水,这给发掘工作带来了困难。为了迎接志愿者,此前工作人员特地花了两日时间用于抽水。

 

      市考古所考古科科长何佳介绍,目前初步确认罗家冲遗址存在早晚两个时期的建筑基址。出土遗物千余件,尤以各类磨制精美的石器数量居多,还有陶器以及少量的小件青铜器、玉器标本。遗址时代大致在新石器时代末期至晚商时期,下限进入商末周初。由于湘江流域史前至商周时期的文化谱系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因此罗家冲遗址的发掘对于完善这一时期的文化谱系、进一步了解该时期的文化发展面貌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此外,该遗址对于探究宁乡出土青铜器之谜、与黄材盆地发现的炭河里遗址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具有重要意义。

 

      志愿者首次摆弄“洛阳铲”颇费功夫

 

      生土与熟土所蕴含的地层学基本原理、发掘现场特意留下的关键柱的妙用……除了现场学习考古学相关知识,考古志愿者也少不了亲身实践的机会。对于考古工作者而言,洛阳铲可是必备工具、绝佳帮手。记者就在现场看到不少勘探留下的小孔,通过对采集到的探土进行分析,考古工作者可以对地下情况进行判断。不过志愿者第一次尝试洛阳铲还是颇费一番功夫,即使是身强力壮的男生也不见得能运用自如。“朝地上砸一个洞还是比较容易的,难的是不知道怎么往深处钻。”除了摆弄洛阳铲,志愿者还体验了一回小范围发掘。工作人员在一旁细心指导:“要小心一点,挖到生土层就可以停止了。”

 

      对于公众考古活动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关注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微信公众号“长沙考古”(微信号:CSWWKG)。市考古所将对志愿者进行岗前培训。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