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铁心桥发现4座东晋砖墓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滑石猪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鸟形金饰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鱼形金饰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出土现场。南京市考古研究所供图

 

  上月南京雨花台区铁心桥发现4座并排而立的东晋砖墓,出土了铜印、画像砖、金饰等近百件文物。其中,不乏造型灵秀的“动物”,如握在手中的滑石猪、用于装点服饰的金鱼、金鸟,每一种动物形象都有特定的含义。晋人把这些生灵安放在长眠之地,以构建一个并不寂寞的往生世界。

 

  一窥婚史

 

  墓主可能早年亡妻,后又续弦、纳妾

 

  后头山是铁心桥一座小土丘,今年3月底挖掘机在山上取土时,一面古墓砖墙露了出来。经过一个月的时间,现场的考古发掘已经基本结束。4座东晋时期的砖墓破土而出,它们坐北朝南,呈“一”字形并排紧挨在一起。这种布局暗示着4位墓主人之间非比寻常的关系。

 

  “4座墓并排而立,4个人是同一辈人。”考古现场领队、南京市考古研究所陈大海说,4座砖墓组成的是家族墓,其中1号墓中出土了一方六面铜印。这种印由一大一小两个立方体组成,“这种六面印,南京以前只出土过5个,这才是第6个。”更重要的是,六面印为1号墓主人生前使用,有他的名字——张迈。

 

  “张迈”这个名字曾在《晋书》中出现过,是镇守一方的将军,时代处于东晋早期。然而出土的墓葬有东晋中期的特点,所以考古人员怀疑,墓中的“张迈”或许为同名的另一个人。

 

  考古人员注意到,1、2、3号墓规格是相等的,但1号墓与2号墓位于同一个墓坑中,挨得更近,2、3号墓里有女性专用金铛、银钗、胭脂。由此考古人员怀疑,2、3号墓的墓主人都是张迈的正妻,其中2号墓里是原配的正妻,但早亡,3号墓里是续弦的,名分上也是正妻,4号墓长度略短,可能安葬的是地位较低的妾。

 

  相伴往生

 

  “头戴金鸟,手握石猪”都是什么含义?

 

  猪象征“富”,与金缕玉衣有关

 

  南京市考古研究所考古人员介绍,这处东晋家族墓的规模、等级仅属于中、小之间。但由于未遭盗掘,陪葬品保存较好,其中尤以栩栩如生的“动物”文物,为考古人员称道。

 

  随葬品中有一对米色的滑石猪,其造型精巧,光滑如脂,猪鼻、猪耳等细节刻画到位。下葬时,由墓主人握在掌中,因此滑石猪将圆滚滚的身子改为长条形,使得手掌保持自然。考古人员介绍,当时猪不是今天“蠢笨贪吃”的代名词,而是“富足”的美好象征。

 

  作为随葬品的滑石猪,最早为玉质,比如西汉的王侯下葬时,不仅要身穿金缕玉衣,手中还要握着玉质的条形猪,也就是“玉豚”。

 

  鸟象征“美”,曹植曾作诗描写

 

  金饰品也是此次出土文物中的一大看点。它们发现于2、3号女性墓葬的头部位置,极可能是头饰,图案又包括动物类的鸟、鱼,也包括物品类的瓶、提篮、花等。

 

  把鸟形金饰戴在头上,象征着“美”。曹植曾深情款款地作《美女篇》一诗,描写这种鸟形头饰:“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这里的“爵”不是酒杯,而是“雀”的通假字,金爵钗就是金雀钗,这种鸟形头饰最早在马王堆汉墓的帛画上就已经出现。

 

  -链接

 

  砖墓可能迁至“雨花墓葬博物馆”

 

  雨花台区文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区里有“墓葬博物馆,”专门保护展示出土的历朝历代墓葬,这四座砖墓很可能整体搬迁到那里保护、展示。考古人员还表示,墓葬中还出土了“光头胡人”图案的画像砖,可能是当时通过陆上或海上“丝绸之路”,来华传播宗教的西域僧侣。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