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岗出土神秘木棺 彩绘昭示墓主不同寻常的身份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彩绘漆棺上的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四神图像,显示出墓主人不同寻常的身份。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南阳西汉木椁墓全景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墓室内这枚高浮雕螭虎玉质印章,考古人员推测为女主人的名字。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考古人员在对漆棺进行清理保护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出土如此完整的西汉彩绘木棺,在河南考古史上属首次。

      打开南阳市百里奚路M12西汉木椁墓的外椁后,呈现在眼前的完整彩绘木棺,让现场的考古专家们无比惊讶。

      包裹整个棺材周身的厚厚黑色底漆上,用红白彩勾勒的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四神图像以及顶部的蟾蜍、阳乌,肃穆而华美,散发着神秘气息,也昭示着墓主不同寻常的身份。

      发掘领队、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部负责人王凤剑说,木棺在中国南方并不鲜见,但在河南,如此完整的西汉彩绘木棺还是第一次发现。

      2014年6月,为了配合百里奚路中段一处工程建设,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项目用地进行了考古钻探。这是一处岗坡地,位于武侯祠正北方约3公里,俗称麒麟岗,西高东低。考古人员把洛阳铲打下去,很快就发现,下面的土有些不一样。

      地表以下三四米处有墓葬,并且不止一座。截至当年7月底,考古人员陆续探出墓葬12座,都是土坑墓,其中,在时间轴上比较靠后发掘的两座大墓M10、M12,也恰好是最有价值的两座。两墓东西紧邻,是夫妻异穴合葬墓,虽经盗扰仍出土了丰富的随葬品,包括兵器、印章、车饰件等,特别是M12,出土了一具四神图彩绘漆棺。

      在2014年度河南五大考古新发现中,这具四神图彩绘漆棺,无疑是在视觉上最吸引人的一个,也是未解谜团最多的一个。

      热点地带

      南阳麒麟岗一带发现古墓,很容易牵动人心。

      这一带,曾是传说中春秋名臣百里奚的墓地所在地。百里奚是楚国宛(今南阳市)人,早年家境贫困,在妻子杜氏的支持下出游列国求仕,却历经曲折沦为奴隶,最终被秦穆公派人以五张黑公羊皮换回,拜为上大夫,所以后世也称他为“五羖(g,公羊)大夫”。百里奚辅佐秦穆公内修国政,外图霸业,奠定了秦国的崛起。他死后,葬归何处却是个谜。

      按《水经注》的记载,郦道元在考察如今南阳市区的白河(淯Yù水)时经过了“百里奚故宅”,说明百里奚有可能从秦国退休后返回了南阳。而北宋《九域志》提到南阳有百里奚故宅和百里奚墓,诗人黄庭坚经过此地,还留下一首《过百里大夫冢》,说“何年一丘土,不见石麒麟。断碑略可读,大夫身霸秦”。早在2006年,在此次发现木椁墓南边几十米处曾发现一座古墓,有学者激动地认为找到百里奚墓了,但实际上这是一座战国墓,比百里奚要晚得多。

      王凤剑说,起初知道百里奚路又发现大墓时,考古人员想法确实挺多,但用洛阳铲很快探明,都是口大底窄的土坑竖穴墓,墓壁倾斜,其中几个带有墓道,呈甲字形。这种葬式意味着它们都是西汉时期的,而春秋战国墓的墓壁多是垂直于地面的。

      夫妻合葬

      考古人员以字母M打头,将墓葬按照发掘顺序依次命名。从M1到M10,几乎没有什么收获,这些墓坑都比较小,历经2000年地下潮湿岁月,受破坏比较严重,几乎都只剩下墓穴。在整个墓葬区的南部,M10和M12紧紧相连,位于5座东西向水平排列的墓葬中间。但考古人员在这里,终于有了大发现。

      参与现场发掘的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翟京襄说,这两座墓规模较大,都是带有长斜坡墓道的甲字形竖穴土坑墓,墓道在墓室的南侧,其中,M10墓室上口长9.8米、宽6.7米,M12则更大,上口长11米、宽7.9米。有意思的是,这两座墓葬不仅在时间上比较接近,而且M12墓室的西壁被M10的东壁打破,也就是说,M10的修建是在M12之后。

      这是一种无意破坏,还是有意为之?

      考古人员很快发现,这两座墓非比寻常,它们都有双重棺椁。西汉的土坑墓不同于东汉,还没有使用石头和砖块来垒砌墓室,而以木质的外椁来作墓室,但棺和椁都有内外两层的则十分少见,也意味着墓主身份十分高贵。这种级别的墓葬靠得如此近,并且几乎共用一个墓壁,两位墓主人的关系就变得十分特殊。

      “结合后来的发掘,我们确认这是西汉的夫妻异穴合葬墓,可能在地面上共用封土也就是一个坟冢,M12是男主人,先去世,M10是女主人,去世后墓穴安排在了男主人的西侧。”王凤剑说。

      丰厚发现

      两座墓葬的墓室里,除了厚厚的棺椁,都有器物箱。女主人墓室的器物箱紧贴其棺椁的南侧,长2米、宽1.4米,可惜的是,这座墓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被盗贼破坏过,棺椁大部分腐朽残断,只留有腐朽的人骨一具。

      不过,考古人员仍然在这座墓室里找到了40多件被盗墓者遗漏的器物,包括比较精美的陶鼎、陶壶、铜钱、车饰件、圆漆盒、漆耳杯和一枚玉印章。“陶器表面均施有较厚的黑漆,木漆器表面黑漆作底,用红彩绘出精美图案。两面铜镜保存较好,一面为连弧形四乳镜,一面为星云螭虎纹镜。”翟京襄说,而铜钱在男主人墓中也有发现,为西汉早期流行的半两钱,这也进一步印证了墓葬的年代。

      墓室内,还出土了一枚高浮雕螭虎玉质印章,篆刻有“褚随”两字,这被推测为女主人的名字。褚姓发源于河南,史料中并没有找到这个名字,不过在古代,拥有印章的女性多为贵族或达官贵人的夫人,这也更加说明了墓主身份尊贵。

      规模更大的男主人墓室,情况相对要好很多。棺椁南端有用木板分隔而成的三个器物箱,北端只有一个器物箱。这些器物箱的顶部多已坍塌,其中,南侧器物箱的中箱和东箱上部发现了两个椭圆形盗洞,从墓口一直延伸至器物箱底部。幸运的是,棺椁并没有遭受破坏。

      “从盗洞来看,盗墓不是近代的事,应该很早就被盗墓贼摸过了。”王凤剑说,男主人墓的棺椁保存得特别好,从外观来看,盗墓贼并没有侵入棺椁。这也使得M12在开棺之前一直被现场考古专家们寄予厚望。

      棺内会不会有丝织品?尸体是否完好?会不会有竹简、帛书出土?一连串的疑问或者期许在考古人员心头萦绕。但对当时的情景来说,更加迫切的却是这具被地下水浸泡多年的棺材该如何保护的问题,虽然麒麟岗一带是高地,但这里的地下水位却出奇的高,离地只有一两米,在M10和M12的发掘中,抽水机必须不停地工作,以便将墓坑内的积水抽出。

      M12的棺椁已经暴露在夏季的湿热空气当中,考古人员不得不在很短的时间内决定,究竟是在现场开棺,还是将其拉到一个条件更完善的地方再动手,前者的难度在于随葬器物能否得到及时保护,后者则可能因为长途运输的颠簸损坏棺内物品。如何选择,并不轻松。

      本版图片均由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