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烽火台遗址 掩埋一片灰烬中
“海风助燃,熊熊大火燃起的浓烟在几百米开外都能看见,上百亩海防林遭到了焚毁,还有一座明代的烽火台遗址也在这次火灾中被灰烬掩埋,真是太可惜了。”昨日上午,读者杨先生通过本报微信公众平台报料称,本月4日在临高县临城镇昌拱村附近发生了一起森林大火,造成的损失相当大。记者昨日赶往事发地了解情况。
记者 王浩 文/图
A 海防林突发大火,村民消防齐救火
杨先生告诉记者,从临高县临城镇昌拱村往正东方向走800米左右,距离大海约20米处有一片木麻黄构成的海防林,可是本月4日突发的一场大火将这里变成了一片废墟,“太可惜了,希望有关部门尽快复种树木,恢复这里的生态环境。”
据昌拱村村民王小胜介绍,火灾发生于4日12时许,“当时我正在家里吃饭,突然听到有人叫喊‘着火啦’,跑出来一看,远处海防林冒出滚滚浓烟,我和十多位村民便拿上水桶、笤帚等工具赶往现场灭火。”王小胜表示,清明节前气候很干燥,之前这片海防林也发生了几次小火灾,但这次的火势最大,“消防和林业部门以及村民近一百人参与了救火,持续了两个多小时才把大火基本扑灭。”
B 明代烽火台遗址被掩埋难以辨认
昨日下午1时许,记者在杨先生的带领下来到了发生火灾的海防林,在入口处看到一块刻有“国家级公益林标示牌”字样的石碑。沿小路步行进入林区,呛人的焦臭味扑鼻而来,覆盖在沙地上的部分黑褐色灰烬堆仍散发出白烟,目之所及都是大火过后残存的焦黑树木枝干。“火灾过后,大量灰烬这几天常被风吹向村子,许多村民家的窗台上都积了厚厚的一层。”杨先生说,4日的大火不仅将葱郁的林木付之一炬,还将一座明代的烽火台掩埋在灰烬中。
随后记者跟随杨先生来到了一处石碑前,上面写有“沿海烽堠”的红色字体,注释为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经查为省政府在2009年5月公布的明代沿海烽火台保护遗址。“这里以前是一片耸立的沙土墩,地面上散落有明代的残砖,很有历史感。”杨先生说,现在遗址已经被灰烬所覆盖,难以辨认,希望文物部门尽快恢复遗址原样。
明代烽火台遗址被掩埋难以辨认
C 林业局正研究复种 文体局将派人核查
昨日下午3时许,记者电话联系了临高县林业局,该局张副局长表示,此次林火共造成一百亩左右的海防林遭到焚毁,具体损失还在进行统计。“起火原因正在调查之中,有村民反映是清明节期间村民上坟扫墓点蜡烧香、燃放鞭炮等行为引起。”张副局长说,目前该局已经向省林业厅汇报了有关情况,将尽快研究复种方案,预计将通过铲平现有残余枯木的方式进行原地复种。
同日记者将明代烽火台遗址被灰烬掩埋的情况反映给了临高县文体局,该局办公室工作人员表示将派人前往实地调查,研究保护措施。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