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安县衙遗址挖出有四门古炮 初步鉴定为清代大炮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4月5日讯 据海西晨报报道 昨日14时许,在同安区旧区政府排污管道施工现场,工人挖到四门古炮。经初步鉴定,四门古炮为清朝时期的古炮。

      最重的有300多斤

      记者赶到现场时,四门古炮已被抬到了地面上。古炮上虽然裹满了泥土,但仍可清楚地看到炮身各有两个耳朵。古炮已经锈迹斑斑,无法看清炮身是否有刻字或者其他痕迹。现场工作人员拿米尺测量显示,其中一门古炮长约1.55米,有两门古炮各长约1.45米,最小的一门长约1.05米,径口为15厘米至25厘米不等。

      “最小的估计重150斤,两门1.45米长的各重250斤及以上,最长的那门应该有300斤以上。”现场安保人员苏先生用尽力气抬起古炮后测算了它们的重量。苏先生告诉记者,他在同安旧区政府工作了约16年,这是他第一次在旧区政府看到古炮。

      工人起先以为是炮弹

      “当时还以为挖到炮弹了,感觉心脏猛跳了好几下,汗都流出来了。”说起发现四门古炮的瞬间,施工人员郭师傅心有余悸。

      郭师傅告诉记者,他们正在进行排水管道的施工。昨日14时许,他驾驶着挖掘机正在挖土。“挖到距地面80厘米左右的时候,就觉得泥土里硬硬的,很奇怪。”

      在现场指挥工作的叶先生也注意到了泥土里奇怪的现象。“泥土里露出了长长的铁块,我们下意识地认为是炮弹。”叶先生立即让郭先生停止了施工。听说有炮弹,郭先生和现场的其他人也开始紧张起来,“怕它们会爆炸”。

      “三门较大的古炮在最下面,最小的古炮叠放在它们上面。”叶先生说,经过一番观察后,他们看到了炮口,心里才确定所挖到的不是炮弹而是古炮,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随后,施工人员用挖掘机将古炮挖到地面上,并立即将此事上报给了同安区文物部门。

      初步判断为清代武器

      同安区博物馆负责人吴先生闻讯赶到了现场。“从外形来看,初步断定四门古炮应该是清代时期的填充式铁制大炮,以火药加铁砂为炮弹。”吴先生说,四门古炮上面都沾满了泥土,且都生锈了,一时无法判断该古炮的具体信息,其文物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之后可能将这四门古炮收藏到同安区博物馆。”吴先生说道。

      “出现古炮也挺正常的,近20多年来在同安其他地方也挖到了古炮。”同安区文史专家颜立水表示。颜立水说,同安区旧政府所在地即为同安县衙遗址,据民国版《同安县志》卷七建筑类公署记载,同安老县衙建于五代天成四年,即公元929年,距今已有1086年历史。

      颜立水说,清朝时,倭寇曾入侵同安,同安老县衙周边设置了防卫哨岗,古炮正是其中的一项防卫设施。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也曾轰炸过同安,当时的同安县衙也配备古炮进行反击。颜立水也表示,四门古炮是否为抗倭寇时期的武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