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江门展现“海丝”考古调查新成果

“江门市海上丝绸之路考古调查成果展”目前正在广东省江门市陈白沙纪念馆举行,为期两个月,主要展出江门地区海上丝绸之路文物遗迹考古调查取得的重要成果。

  “江门市海上丝绸之路考古调查成果展”目前正在广东省江门市陈白沙纪念馆举行,为期两个月,主要展出江门地区海上丝绸之路文物遗迹考古调查取得的重要成果。

  在日前举行的开幕式上,江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柯文仲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柯文仲表示,为了更好地发掘和保护江门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市委、市政府积极组织力量参与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并将此作为重点工作积极推进落实。江门地区海上丝绸之路文物遗迹的考古调查工作取得了重要成果,此次展览正是向广大市民汇报此次调查成果、宣传江门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

  从去年初开始,江门市文广新局组织了全市各级文物部门对辖区内海上丝绸之路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收集和整理,听取高等院校和专家加大前期宣传力度、开展相应学术研究、申报文本组织等工作意见,组织省申遗专家对江门市史迹点开展评审,为江门市申报点的选择提供有力的学术支持。下一阶段,江门市将尽快完成申遗文本、申遗史迹点保护规划纲要、申遗研究资料三大申遗报名材料,争取把江门市海上丝绸之路的史迹点纳入国家申遗预备名录。

  此次展览由江门市文广新局、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新会区文广新局、台山市文广新局联合主办,江门市博物馆、新会区博物馆、台山市博物馆联合承办,展览还将在新会区博物馆、台山市博物馆巡展。

  据了解,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而江门地处珠江三角洲西南部,毗邻南海,扼守西江入海口,地理环境适宜人类生活,因此,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江门的沿海生活,成为江门源远流长的海洋文化的源头。海上丝绸之路开辟后,江门因为地理位置处于我国传统的西洋航线上,上联广州,下接徐闻、合浦等古港,从而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南北朝至唐宋时期,江门就与海外发生频繁的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如智药三藏法师从广海登陆将佛教传到江门,新会官冲窑的瓷器行销东南亚。明清时期,江门地区与海外的经济和文化往来更加频繁,沿海许多地方是朝廷规定的外夷船只停靠避风补给的港口,朝廷还在这里设立卫所、平定倭寇,以保护来往贸易的船只,而西方宗教文化也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入江门。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