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县发掘楚汉墓葬23座 印证“秦人攻楚黔”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中方职教城工地出土的宽坑墓。供图/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宽格扁茎短剑。供图/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怀化市中方职教城建设工地考古发掘基本结束。1月15日,记者从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该所在工地内紫荆西路和公共区的用地范围,已发掘楚汉时期的墓葬23座,并出土了铜陶礼器、青铜兵器等数量较多的随葬品。

 

      据介绍,本次发掘的23座墓葬,按墓口大小及形制,大体可分为窄坑墓和宽坑墓。就墓葬的年代而言,由于许多墓葬的陶器较为破碎,准确断代还很困难。但是,结合此前的发掘成果,以及《沅水下游楚墓》等报告所建立的年代序列,专家推测这批墓葬的年代在战国时期。

 

      这批墓葬在规模上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宽坑墓明显要大于窄坑墓,而在宽坑墓中,带墓道的墓葬也明显要大于不带墓道的墓葬。墓葬规模上的这种差异也大体表现在随葬品上,窄坑墓葬随葬品数量较少,一般只随葬一两件日用陶器。而宽坑墓葬一般随葬有一至两套仿铜陶礼器,且带墓道的宽坑墓一般还有一套青铜兵器。这些表明墓主的身份也应存在一定的等级差别。

 

      这批墓葬中既有比较典型的楚墓,也有一批具有土著文化风格或巴蜀文化风格的墓葬。专家认为,这些不同风格的墓葬或许具有一定的时代差异。比如,出土宽格扁茎短剑的墓葬一般年代较早,多集中于战国早中期;典型的楚墓则年代较晚,一般集中在战国中晚期。而出土虎纹铜戈的墓葬,目前在湖南地区乃至整个楚地发现都较少,一般属战国晚期。由此可以推断,这三类文化因素的时代关系或许正好与楚文化在战国中期前后对本地文化的取代,战国晚期秦人征巴蜀之兵而攻楚黔中的历史背景相吻合。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