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平出土明代吏部尚书石碑 参与靖难之变后被平反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都讲究政治正确,比如发动“靖难之变”的永乐皇帝朱棣,就非常忌讳建文帝的相关一切。他的臣子们也就顺着他的意思,几乎将一切有关这位皇帝事情,在官方历史中抹去。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都讲究政治正确,比如发动“靖难之变”的永乐皇帝朱棣,就非常忌讳建文帝的相关一切。他的臣子们也就顺着他的意思,几乎将一切有关这位皇帝事情,在官方历史中抹去。

      后来政治环境缓和了,一些当年曾经反抗过朱棣的人,也得到了小规模的平反。比如近期因为平整院落,而出土于富平文庙的一通雕刻于嘉靖年间的石碑,便是当地人为了纪念被朱棣列入“奸臣”大名单的明代吏部尚书张紞。

      张紞是陕西富平人,朱元璋在位期间,作为首批进入云南的官员,为缓和民族矛盾,巩固边疆安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一路升迁至云南最高行政长官后,被调回京城就任吏部尚书,辅佐建文帝。

      碑文记载他力主削藩,并在靖难之变中组织防御,抵抗叛军。朱棣夺位成功后释放了他,但他却选择绝食自尽,以表达自己的忠心。

      “临政有为,谓之有才;临危授命,谓之有节,才节兼全,谓之君子。”这通雕刻于靖难之变百余年后的石碑,高度赞扬了他的品行。并由当时陕西的地方领导出面,立在了富平的乡贤祠内,也算是在一定程度上对他进行了平反。后来乡贤祠被毁,石碑也不知何时被深埋于地下。

      但《明史》的记载却和碑文有些出入——在朱棣夺位成功,他虽然被列为“奸臣二十九人”之一,但只是被解除职务,俸禄减半,不过仍允许居住在京城。接到这个消息后,他非常恐惧,自杀于吏部后堂。

      是不屈而死,还是恐惧而亡,恐怕已无人能说清楚。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