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王城遗址启动新一轮发掘 揭古城春秋时风貌(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梁王城遗址发掘现场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散落的文物

1、探方内文化层分明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邳州市戴庄镇李圩村的梁王城遗址发掘现场。

“这是梁王城遗址北城墙的一部分。”施工人员李师傅告诉记者,眼前这两个分别深约7米,长10米左右,宽五六米的探方,正是对梁王城北城墙遗址进行选点挖掘取样考证。

梁王城遗址面积共有100多万平方米。沿着遗址一直往南走,在梁王城内,两处面积均在百余平方米的探方吸引了记者的注意。探方内文化层分明,能明显看出文化层的不同颜色。

考古专家介绍,遗址文化层堆积深厚,普遍在4米左右,最深处达5米。遗址内涵丰富,地层堆积从早到晚依次为大汶口文化层、龙山文化层、商周文化层、春秋战国文化层、北朝—隋文化层以及宋元文化层等,历史延续约5000年。在探方内,记者还发现了一些陶片和牛骨。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出土的陶器碎片

2、最近几次的发掘都是抢救性的

在紧靠运河东侧的考古发掘现场,考古人员已开掘了12个探方,100多名工人正在清理泥土、挖掘文物。在这个约1500平方米的发掘现场,12个探方内均有不同发现。其中出土最多的当属大汶口时期的陶制品。考古人员说,在其中一个探方内还发现了一具小孩遗骨,头南脚北,四肢完好,姿态自然。

此外,还发现了五六座大汶口墓葬,墓葬里除小孩遗骨外,还有成年男女的遗骨。另外,在不同的探方内,除了大汶口时期的陶制品和石器,还有大量动物的牙齿、骨头以及水井、排水道等生活设施。“有的文化层堆积很多,代表了七八个朝代。”

考古专家说,梁王城遗址面积共有100多万平方米,这里很有可能是春秋战国时期当地的繁华闹市区域或政治经济中心。

据南博考古专家称,如对梁王城遗址进行全面发掘,这里有可能成为与汉兵马俑齐名的国家级大遗址。“但在技术未达到能完全保护遗址的条件下,国家文物部门不提倡对遗址进行主动性发掘。”考古专家称,最近几次对梁王城遗址的发掘都是抢救性的。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对城墙遗址进行选点挖掘取样考证

3、梁王城遗址可能是古徐国国都

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专家认为,梁王城遗址作为春秋战国时期苏北地区最大的城址,具有长达5000年的历史文化堆积,它对于黄淮地区人类文明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这里还极有可能就是历史上湮灭了的古徐国国都。梁王城连同周围同时期的鹅鸭城遗址、九女墩墓地共同构成了黄淮地区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框架。尤其可贵的是梁王城遗址大部分是被黄泛泥沙层所淹没,遗址保存状况很好,适宜被列为大遗址保护对象。

“从遗址的文化层中可看出里面还夹杂着一层淤泥层,淤泥层证明城池曾被水淹过,从年代推算,这更证实了梁王城遗址可能就是当年的古徐国国都,并被吴所灭。”徐州市徐国历史研究会副会长惠光启说,公元前512年,吴国阖闾率兵伐徐,徐君章禹领兵固守徐城。吴军掘渠引水灌徐城,徐君知不能守,则断发携夫人降吴。徐国共经44代国君计1600余年后被吴所灭。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城墙遗址与外面的土层有着明显的差别

4、初步揭示古城春秋战国时风貌

考古专家表示,此次共发掘了1500平方米,加上前3次发掘的,目前梁王城遗址已发掘4000多平方米,预测再发掘1500平方米,就有可能获知梁王城遗址全貌。

据悉,迄今为止,梁王城遗址发掘揭示了大汶口文化晚期的聚落,揭开了西周墓地的神秘面纱,发现了较多六朝时期的灰坑、灰沟、水井、房址等遗迹,出土了相当多的精美青瓷器,初步揭示出梁王城春秋战国古城的城址及宫殿风貌。

责任编辑:nathan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